试题详情
简答题怎样解决经济新闻的“三难”问题?
  • 长时期来。经济报道存在三难,即记者难写,编辑难改,读者难读。要解决这三难,关键在于采访,在于记者从业务技术堆里跳出来,把注意力侧重放在下述五个方面:
    (1)抓问题
    经济新闻固然必须联系生产实际,但若仅限于这些方面,就容易陷入单纯业务观点的泥潭。如果要指导生产、推动建设、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靠不断总结新时期经济运行中的新经验,提出具有普遍性、方向性的新问题,经济报道才能让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都满意。
    (2)抓事实
    问题抓准后,紧接着就是要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事实来回答、说明问题。这是因为:①受众最相信事实,最愿意接受事实;②经济报道说到底是成果报道,因此要摆事实;③事实叙述清楚了,业务技术等程序性、术语性之类也就避开了。
    (3)抓角度
    经济报道的角度十分重要,若是选择得好,主题往往就能得到新颖、生动的体现。一些业务技术方面的问题也不致太枯燥。过去的一些经济报道存在一下现象:①从领导角度报道多,从群众角度报道少;②从生产角度报道多,从消费、流通、分配角度报道少;③政治说教和技术术语多的报道多,生动活泼、能引起广大读者与听众共同兴趣的报道少。为了适应现时代的要求,记者应当认真讲究经济报道的角度。
    (4)抓趣味
    不注意读者的兴趣和需要,不注意读者看得懂或看不懂,仍是经济报道中的一个基本缺点。经济新闻的趣味性突出了,才能吸引受众,关键不在于写作,而在于采访,是看记者能否采集到有趣味的事实和细节。
    (5)抓通俗
    抓通俗是搞好经济报道最关键的一环。经济报道采访写作中的一个集中难点是:技术性术语多、数字多、专业性问题多,统称“三多”。为使经济报道做到雅俗共赏,记者在采访写作中应当把握四个具体环节:
    ①多进行形象比喻;
    ②多进行解释说明;
    ③多采用数字换算法;
    ④多穿插人物活动与具体场景。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