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如何理解儒家的群己关系论?
- 按儒家的看法,每一个体都有自身的价值,所谓“人人有贵于己者”,便是对主体内在价值的肯定。儒家所理解的“为己”和“成己”,主要是德性上的自我实现。在儒家看来,无论是外在的道德实践,还是内在的德性涵养,自我都起着主导作用。在儒家看来,自我的完善并不具有排他的性质,相反,根据人道的原则,个体在实现自我的同时,也应当尊重他人自我实现的意愿,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成己而成人:一方面,自我的实现是成人的前提;另一方面,主体又不能停留于成己,而应由己及人,在成就他人的过程中自我的德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完成。在儒家那里,成己往往以安人为目的,孔子提出“修己以安人”的主张。“修己”即自我的涵养,“安人”则是社会整体的稳定和发展。道德关系上的自我完善,最终是为了实现广义的社会价值。后者所确认的乃是一种群体的原则。这种原则体现于人和人的关系,具体化为“和”的要求。“和”的基本精神是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从消极方面看,“和”意味着化解人间的冲突与紧张,消除彼此的相争;就积极方面看,“和”则是指通过共同的理想和相互沟通,达到同心同德,协力合作。这种“和”的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群体认同的更深刻的意蕴是一种责任。按儒家之见,作为主体,自我不仅以个体的方式存在,而且总是群体中的一员,并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他固然应当“独善其身”,但更应“兼善天下”。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从中央地方两个层面阐述政治制度由宽到窄演
- ()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编撰的“正史”。
- ()轿子才开始较为流行。
- 秦代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焚书坑儒,二世而亡
- 与“中体西用”论主旨相背离的是“儒学复兴
- 唐朝时期,文学开始进入自觉时代。
- 阐述儒释道浸润下中国文学的总体精神。
- 简要论述文化的特征。
- 戏曲由宋杂剧、宋南戏发展形成了高度成熟的
- 简述道家思想的两大渊源。
- 董仲舒认为“天”的性质“与地无异”,是无
- 阐述中国古代社会控制的主要特点。
- 阐述王朝的“间歇”现象、“百年”现象的内
- 唐代诗歌的发展,一般分为四大阶段()、(
- 简要论述中国兵家文化的基本精神。
- 《大明律》经过多次修订而成为中国历史上最
- 律学
- 容仪有整主要包括()。
- 简述大众文化的基本特征。
- 古人祭祀最崇尚的天神和祖宗时最高级别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