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1900年春夏间,中国北方是义和团,杀洋人;南方则是与洋人合作的东南互保。试分析两者各自特点,并说明为什么在同一国家同一历史时期会有如此截然相反的事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后果。
  • 义和团运动是1900年发生在中国北方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清政府的一些官吏站在帝国主义势力一边,“护教抑民”,以致“民冤不伸”。“反洋教”斗争就成为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它发展到一定规模,就形成了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而在此时,慈禧太后害怕外国力量支持光绪皇帝,打算利用义和团来抑制外国势力,从而使得义和团运动在北方发展的十分迅速。
    然而在南方,面对义和团运动的发展,1900年6月,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通过督办芦汉铁路大臣盛宣怀与驻上海各国领事协议制定了《东南互保条约》(即《中外互保章程》),共有9款。主要内容是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目的是阻止义和团运动
    向南方发展,共同维护列强在华利益。接着,“互保”的范围扩大到两广、山东、浙江、福建等。“这实际上是清朝地方督抚公开与外国勾结,带有明显的严防人民反抗和镇压义和团运动的意图,但条约中也确实有约束外国兵轮、水手、教士和商人不得肆意侵扰的条款。可见,“东南互保”是中外反动势力在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前提下互相妥协的产物。虽然由于列强之间的矛盾使《中外互保章程》并未正式签订,但有关条款在实际中都得到了执行。
    这种南方与北方截然不同的态度根本原因在于利益问题。南方长江中下游以及沿海地区是西方列强特别是英国长期经营的势力范围,如果全面排外的义和团运动进入南方,势必影响到英国的利益,将会引发英军的直接干预,这将威胁到南方各省表面上的稳定,因此也可以说“东南互保”是南方各省督抚同外国势力相互妥协保持平衡的产物。同时,由于清政府在农民起义打击下,统治力量也变弱,地方力量发展,统治重心不再禁集中于中央,在力量薄弱的南方,清政府的统治力量稍显鞭长莫及。而北方属于中央统治核心,外国势力并没有铺开,义和团打出了“扶清灭洋”的旗号,起初还受到了慈禧太后的支持,发展起来相对阻力较小,这也是南北态度差别的重要因素。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