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一个国家或文明要生生不息,就一定在多个领域有所传承和超越。世界历史要承载进步,各国或各文明之间就要有所联系,相互学习和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文明在文化上的连续性必须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体现:一方面是,语言文字发展的连续性,这是一种文化赖以流传的工具或形式的连续性;另一方面是,学术传统(其中尤其是直接反映历史连续性的史学传统)的连续性,这是一种文化精神内容的连续性。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近代以后的情况与以前已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离开这个背景来考虑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问题,那么我们对于当时中国历史处境的认识,将不会超过道光皇帝之流的清代统治者的水平。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四: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在精神领域“革新与发展”的表现是什么?概括指出明清时期的社会发展相对西方而言,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
表现:明清之际出现的早期启蒙性质的民主思想(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原因:封建专制的强化;闭关锁国;自然经济;理学主导,思想控制;传统科技缺乏突破。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
- 古代中国的儒学:材料一:孔子说:君
- 李贽在《焚书》一书中说:“穿衣吃饭,即是
- 孟子曾用“金声玉振”来形容孔子的思想:“
- “国弱民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
- 欧阳修注意到地方政府中的腐败风气、“枉直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学校,
- 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教育总
- 《汉书·食货志》记载:“天子不能具醇驷,
- 《荀子·大略》有这样的记载:“天之生民,
- 宋代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
- 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
- 明清时期著名的唯物论思想家是()
- 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 材料: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
-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
- 顾炎武认为“王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
- 先秦时期是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