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一个国家或文明要生生不息,就一定在多个领域有所传承和超越。世界历史要承载进步,各国或各文明之间就要有所联系,相互学习和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文明在文化上的连续性必须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体现:一方面是,语言文字发展的连续性,这是一种文化赖以流传的工具或形式的连续性;另一方面是,学术传统(其中尤其是直接反映历史连续性的史学传统)的连续性,这是一种文化精神内容的连续性。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近代以后的情况与以前已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离开这个背景来考虑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问题,那么我们对于当时中国历史处境的认识,将不会超过道光皇帝之流的清代统治者的水平。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四: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在政治和经济上是如何逐渐与世界联系在一起的?
- 近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丧权辱国;经济上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开埠通商)。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朱熹曾解释过“存灭理,灭人欲”论:“饮食
- 道家创始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
- 两汉时期流行一句谚语:“遗子黄金满毓(竹
- 宋朝是我国儒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下列表述符
-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
- 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
- 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在郊游时,有朋友
-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籍物理学家丁肇中在
- “《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隆礼
- 《左传》记载:“(鲁)僖公五年,春,王正
- 《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 位思想家和他的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
- 假如时光倒流,回到先秦。你发现有人正在给
-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认为人欲是一
- 元杂剧《窦娥冤》中窦娥含冤死后,六月飞雪
- 史学界认为,15~18世纪是世界历
- 有学者指出:“根据列宁‘评判历史的功绩,
-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是()
- 史学界认为,15~18世纪是世界历
- 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在《太子》篇中说:“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