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始终没有弄清楚榜样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榜样有两种,一种是人为树立的榜样,一种是生活中的榜样。人为的榜样一般是社会组织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道德价值观对某人进行加工,包装和宣传。倡导公众向其学习,很多情况下,树立榜样是一种政治安排,往往附带意识形态的宣传任务。人为树立的榜样借助各种媒介的传播,可以到达使公众“知道”的水平,但其教育效果的获得却不一定能如其所愿。 与树立榜样不同,生活中的榜样是自然的.有着很高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学习价值。生活中的榜样不是别人树立的.也不是自封的。而是在生活中自然形成的,这种榜样不是一部分人为了自己或明或隐的目的而进行的包装产品.而是人性和人格光辉的自然展现,从榜样人物的角度讲,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他可以自然地生活.并在这种生活中自在地散发出自己的人格魅力,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是聚于内而形于外的,他的生活就是其德性和人格展现、展开、提升的过程,必然会辐射到周围;当然’,他也可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控制自己的行为可以对他人产生的影响,从榜样的角度看,前者是暗示,后者就是明示。从榜样学习者的角度看,对榜样人物的暗示,学习者可以清楚地感觉到、意识到,在这一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道德倾向和需要决定是认同、排斥还是认同与排斥兼而有之。无论是这三种情况的哪一种情况,都是自己的自主选择。在德育过程中,如何运用榜样法?
-
在德育过程中,运用榜样法要注意:
第一,选好学习的榜样。选好榜样是学习榜样的前提。我们应根据时代需要和学生实际出发,指导他们选择好学习的榜样,获得明确前进的方向与巨大动力。
第二,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要使榜样能对学生产生力量,推动他们前进,就需要学生了解榜样。榜样人格具体、生动、形象,对学生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易于为学生所领会和模仿。
第三,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引导学生向榜样人物学习,决不能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的介绍上或学生一时情感的冲动上。要及时地把学生的情感、冲动引导到行动上来,把敬慕之情转化为道德行动和习惯,逐步巩固、加深这种情感。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最近,王华为了通过下个月的出国考试而刻苦
- 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
- 人们常提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是一种
- 简述皮亚杰理论中7~12岁的小学生思维发
- 有的学生在初学英语单词时,常常在单词旁边
-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
- 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的复杂程度,将有意义
- 小学生想象的特点有哪些?
- 我国小学生品德发展有什么特点?
- 对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发展变化
- 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认知过程的是()。
- 妈妈要求小华必须完成作业以后才能看动画片
- 简述心理现象的结构。
- 维果茨基强调()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 小学心理辅导的途径有哪些?
- 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具有法制观念
- 丽丽花10分钟背会了《山行》这首诗,接着
- 节俭属于性格的()特征。
- 简述性格的结构特征。
- 对“卢沟桥事变”等历史事件的学习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