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举例说明环境的隐显性、持续反应性和灾害放大性。
  • 一、隐显性
    环境受到污染与破坏,其危害的后果往往要过一段时间才显露出来,这便是环境的隐显性。除了某些重大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事件(森林大火、农药厂事故等)可直观其后果外,其它的环境污染与破坏对人类的影响,其后果的显现,要有一个过程,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例如,日本汞污染引起的水俣病,需要经过20年的时间才显现出来;又如DDT农药,目前各国均已停止使用,但已进入生物圈和人体中的还要经过几十年,才能从生物中彻底排除。
    二、持续反应性
    环境的持续反应性,表现为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不止危害一次,往往多次危害。例如:有些污染物、污染因素侵犯人体或其它生物体,不仅危害受害者本身而且会产生遗传变异,造成对一代乃至后世几代的危害。目前中国每年出生缺陷婴儿300多万,这可能与环境污染有关。再如中国黄河流域,在几千年前把生态平衡破坏了,至今仍给炎黄子孙带来无尽的水旱灾害。
    三、灾害放大性
    环境受到污染与破坏,有些情况开始时,危害不大,但这种污染与破坏,经过环境的放大作用,其危害程度会明显地加大,这便是环境的灾害放大性。例如,某河流的上游小片森林被毁坏,则可能造成下游地区的水、旱灾害;化石燃烧燃料,释放出SO2和CO2,终于酿成了酸雨和温室效应;使用氯氟烃(氟里昂)导致臭氧耗损,可见环境的灾害放大性是何等的严重。
    环境的持续反应性和环境的灾害放大性也可入并入环境的隐显性中,是隐显性的两个特例。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