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叶、蘖同伸规律(N-3)、(N-2)?影响分蘖发生的因素?分蘖成穗规律?
-
(1)N-3“同伸关系”。幼苗主茎出现第三叶时(用3/0表示),由胚芽鞘中伸出胚芽鞘分蘖,即C蘖,这是主茎上最先发生的分蘖,但该蘖发生与否,取决于品种和栽培条件。当主茎伸出第四叶时,主茎第一叶的叶鞘中长出主茎节位的第一分蘖,即I蘖。以后主茎每出现一片叶,即沿主茎出蘖节位由下向上顺序伸出各个分蘖,其出蘖位与主茎出叶数呈N-3的对应关系。
(2)N-2“同伸关系”。每个一级分蘖在伸出三片叶时,也能长出第一个二级分蘖,这个二级分蘖是由分蘖鞘腋长出的。当主茎长出第六片叶时,I蘖已达三叶龄,在其蘖鞘也同时伸出第一个二级分蘖,即IP蘖。上述叶蘖同伸关系是一种理论模式,与田间实际出蘖情况并不一定完全吻合。当水肥不足,栽培技术不当时,同伸关系破坏,甚至形成“缺位”现象,如播种过深时,一级分蘖I常不出现。
影响分蘖发生的因素:
(1)温度;
(2)土壤水分;
(3)光照;
(4)播种深度;
(5)营养。
分蘖成穗规律:
(1)冬小麦有2个分蘖高峰期。北方冬麦区正常播期播种,出苗后15~20d开始分蘖,后随主茎叶片数增加,分蘖不断增加,形成冬前分蘖高峰。越冬期分蘖停止生长,(黄淮冬麦区在冬暖年份仍有少量分蘖增加)。翌春温度上升至3℃以上时,春季分蘖开始,气温升至10℃以上时,春蘖大量发生,形成春季分蘖高峰。
(2)春小麦只有一个分蘖高峰期,晚播冬小麦冬前无分蘖或分蘖少,只有春季分蘖高峰;南方冬麦区也只有一个分蘖高峰。
(3)分蘖的“两极分化”。无论冬、春小麦,通常在主茎开始拔节前,全田总茎数(包括主茎和分蘖)达最大值。此后,由于小麦植株代谢中心的转移及蘖位的差别,分蘖开始两极分化,小分蘖逐渐衰亡,变为无效蘖,早生的低位大分蘖易发育成穗,成为有效蘖。分蘖衰亡表现出“迟到早退”的特点,即晚出现的分蘖先衰亡。拔节至孕穗期是无效蘖集中衰亡的时期。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苗床宽1米,长度和方向视地形和作业情况而
- 起源于我国本土的作物有()、()和()等
- 作物群体
- 计算发芽势的公式是()
- 结合地膜覆盖的效应,分析地膜覆盖的技术。
- 两种生育相近的作物按一定比例混合撒播在同
- 作物与环境协调统一是引种成功的关键
- 冬小麦苗期、中期及后期如何管理?
- 作物的生育期、生育时期和物候期的区别。
- 作物对太阳光合有效辐射最大利用率的理论值
- 初始生产力
- 每生产500公斤稻谷需吸收纯N:()公斤
- “S”形生长过程及其应用。
- 在理论上施肥量可根据产量指标按下式计算:
- 作物的物候期
- 优质强筋小麦栽培技术要点?
- 禾本科植物的叶有叶片和()组成。
- 肥料按其的来源和成分可分为(),无机肥和
- 下列覆盖材料不属于主要用于调节光、温环境
- 5个伸长节间的品种,其最上3个发根节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