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述工程、产业的本质与特征?
-
一、工程的内涵:从工程是通过造物形成人工自然的手段这一特点出发,可以将工程定义为:工程是为了创建人工自然,在科技及经验集成的基础上,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情境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建造某一特定人工物的活动。
二、工程的特点:
1、系统性与协调性。由于工程是通过造物形成人工自然的手段,所以工程活动中包含众多的要素,具有明显的系统性与协调性。工程活动中除了内部的系统协调,还有与其环境中的其它系统相协调。如在建设核电站时,需要利用工程系统性与协调性原理,使相应的装”和“备”的合理配合。使“装”成为一种将热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使“备”实现对“非常态”的隔离和防护,保证了核电站的安全运行。
2、场域性与情境性。由于工程是通过造物形成人工自然,所以工程活动总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之中进行,具有明显的场域性与情境性。如通过航天航空技术建立恒星人工自然时,实质上都是把适于人生存的“常态环境”推向外部空间,因而要求相应的工程活动具有场域性与情境性。
3、不重复性。工程人工物是在工程行动中逐步建造出来的对象,工程人工物往往处在特定自然与社会环境里,不可能象一般产品一样可随意移动,也别于一般生产物品批量、定型的特点,具有“不重复性”的特点。
工程的本质: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的各种需要,在综合集成科学、技术、社会、人文等理论性知识及情境性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经济核算的约束下,调动各种资源,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情境中,通过探索性、创新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的社会建构行动,有计划、有组织地建造某一特定人工物的社会实践过程及其成果。
工程的实践本质:上述对工程概念的界定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基本精神,可以从六个方面突出工程的实践本质:
①满足人类社会的各种需要是开展工程活动的根本目的,它体现出实践活动的有意识性与目的性;
②科学、技术、社会、人文、情境等多种知识经验在工程活动中的综合集成与创造,反映了实践活动的探索性、创造性,反映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
③工程活动过程中的场域性、情境性、创新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更是生动地体现了实践的空间性、时间性、鲜活性、探索性与创造性;
④整个工程活动的有计划、有阶段、有组织性,深刻地反映了实践活动的有意识性、组织性与社会性;
⑤工程活动的成果——某一特定人工物的建造,则体现了生产实践活动改造自然的物质性与社会性。
⑥作为特定的物质生产,工程的本质也在于它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之一。它不仅在改造自然的意义上改变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着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甚至改变着人与人之复杂的社会关系,影响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活动,进而可能导致社会组织、制度安排、仍至于社会结构的变迁,从而改变着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及人类的生活方式。可以说,工程作为直接的生产力,打开了人的本质力量,实现着人作为人的自由存在。
工程活动的特征:
1、工程决策的综合性与创新性。
2、工程活动的系统性与协调性。
3、工程知识的集成性与优化性。
4、工程活动的场域性与情境性5、工程活动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性。6、工程结果的双刃性与评价的多维性。
产业的内涵:由于社会自然的形成过程既是追求普遍性的过程,本质上是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必然需要一种新的满足上述需要的实践活动,作为人的新的实践活动形式的产业实践就应运而生。产业可以定义为重复乃至规模化地生产人工物、使个别的、偶然出现的灵感、创意、发现、发明、人工物实现了社会化的传播,创造社会自然的过程。
产业的特点:
1、产业的规模性。
2、产业的盈利性。
3、产业的结构性。
4、产业的系统性。
5、产业的生产力性。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科学理论的判别标准
- 论述机械论自然观与辩证自然观的主要内容,
- 谈谈你对科学划界标准的认识。
-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又叫抽象思维)关系(
- 物理模型
- 科学和伪科学,非科学的划分标准(用辩证唯
- 人文艺术修养对于塑造科技人才的良好人格具
- 环境保护的落脚点在于科学认识、技术发展与
- 何谓科学虚构?它有何方法论意义?
- 科学体制目标
- 为何科学的哲学研究成为理解科学本性的重要
- 何谓后现代思潮,简述其产生的社会背景、现
- 系统方法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
- 古希腊神话
- 医学充实和丰富着人文精神
- 层次结构理论的方法论意义有哪些?
- 简述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 “人化自然”由天然自然转化而来的。天然自
- 结合技术发明的案例来说明技术原理构思的基
- 如何理解创新型国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