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新党旧党的分歧。
-
道统在宋代演变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为万世开太平”的精神气概;心性内容则由深感唐末五代“无廉耻”的士人发展为理学、道学。北宋实行的文官政治,士大夫集政治家、诗文家、学问家于一身,本着各自的道德学问及对现实问题不同的理解为政,宋代士大夫出现类似后世“党派”的政治群体。北宋有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和以司马光等为首的“旧党”。
试图以种种新的政治举措改变王朝“积贫积弱”局面的属于新党,以“扰民”、“生事”、“与民争利”为理由反对这种变法的为旧党。新党代表士大夫积极有为的精神,旧党也不能简单地视为“反动”。两派的分歧产生于对现实的不同理解。旧党认为,现有政治体制及种种政策本身并无问题,问题出在官员们不能正确执行,而且与其像新法那样向民众开财源,不如从皇帝及朝廷的节约做起。同时旧党许多人更敏锐地注意了“吏治”问题,即王朝各级行政官僚、胥吏实际存在的因循及弄权舞弊的问题。新法必须由人去执行,但有这样一批官僚实际操作,再好的办法也得变质。新党则更多从应当如何一面去思考问题,王安石所设计的方案,如果真正被实行,也的确能起到改善社会的作用。然而问题是他先就遇到了旧党的阻力,此外也正如旧党所说,官僚胥吏们在执行新法时的上下其手产生的副作用极大。众多的官员不同意他的变法,王安石就用迎合他的人,变法中营私舞弊现象越发严重。王安石变法一时间起到一定作用,有的措施还被证明行之有效,然而总的说来却是失败了。但变法本身确实体现了宋代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积极进取精神。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流行最广且影响巨大的是明代程大位所著的(
- “礼”就其实质而言,是肯定和维护宗法等级
- 我国节日饮食有哪些讲究?
- 无字碑目前已发现于下列陵寝中()。
-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是形容一种()状
- 在孔子看来,春秋时期之所以天下大乱,主要
- 下列史学著作中“三通”的是()。
- 简述对语言崇拜观念的认识。
- 北宋()的《乐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音乐
- 在春秋至隋唐时期,在城郭内实行过“里坊”
- 明清之际的耶稣会士在沟通中西文化方面着重
- 重要的描述海外诸岛风貌的著作()的《夷岛
- ()建立了殿试制度。
- 中国开始“家天下”历史的朝代是()。
- 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是()
- 下列陶器中属于仰韶文化遗物的有()。
- 君主专制制度
- 在中国境内,地势最高的高原是()。
- 摘取《资治通鉴》中的重要史实,分类编辑成
- 学术导向以恢复西周的宗法社会模式为旨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