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册命制度
  • 西周早期虽然存在大盂鼎等少数册命铭文,但铭文形式还很不规范,没有形成后来那种程序严格的册命仪式。册命作为一项政治制度的确立,应该有四项明确的标志:一、册命铭文成为长篇铭文的主体;二、册命铭文诸要素的具备;三、册命仪式的形成;四、命服体系的成立。这些标志的出现,大致是在西周中期的穆王、恭王之际。借助近年新出的早期册命铭文,韩巍认为册命制度萌芽于穆王晚期,恭王前期是其初步发展阶段,至恭王后期逐渐定型。由册命铭文自身的发展规律,可以认为廿四年簋、廿七年裘卫簋、三十年虎簋盖等高纪年铜器应定于恭王年间,而非目前多数学者所定的穆王。册命制度在西周晚期发生的两大显著变化。首先是册命地点的变化。恭王至厉王时期周王的活动地点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大致分为四大类:㈠王室宗庙、㈡离宫、㈢都城之外的其他都邑、㈣贵族的宫室或宗庙。册命仪式多在第一、四类地点举行,赏赐及其他仪式多在第二、三类地点举行,说明前者带有更强的政治色彩。周王亲赴臣下的宫室或宗庙举行册命,反映了王权的衰弱和大世族势力的膨胀。第二个大变化是册命仪式中“右者”的变化。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