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陆九渊和朱熹对“理”、“气”、“心”几个关键点的不同是怎样理解的?
-
陆九渊和朱熹都是南宋的大思想家,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两人均对“理”、“气”、“心”等关键点有所陈述,但是理解有所不同。
1、对“理”的理解:朱熹认为,理气论
①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他认为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同时,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他认为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物之理终归一,这就是“太极”。
②理是事物的规律。
③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朱熹又称理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的总体,即总万理的那个理。
陆九渊认为“心即理”,认为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他认为理的普遍性必须通过人心来证明,人心之理是宇宙之理的最完美体现。
2、对“气”的理解:气是朱熹哲学体系中仅次于理的第二个范畴。朱熹认为它是形而下者,是有情、有状、有迹的;它具有凝聚、造作等特性。它是铸成万物的质料。天下万物都是理和质料相统一的产物。理和气的关系有主有次。理生气并寓于气中,理为主,为先,是第一性的,气为客,为后,属第二性。
3、对“心”的理解,朱熹还有“道心、人心”的理论。朱熹认为,“道心”出于天理或性命之正,本来便禀受得仁义礼智之心,发而为恻隐、羞恶、是非、辞让,则为善。“人心”出于形气之私,是指饥食渴饮之类。他认为“道心”与“人心”的关系既矛盾又联结,“道心”需要通过“人心”来安顿,“道心”与“人心”还有主从关系,“人心”须听命于“道心”。他以为人心有私欲,所以危殆;道心是天理,所以精微。因此朱熹提出了“遏人欲而存天理”的主张。
陆九渊认为“人心至灵﹐此理至明﹔人皆具有心﹐心皆具是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内事是己分内事﹐己分内事是宇宙内事”。他认为人们的心和理都是天赋的﹐永恒不变的﹐仁义礼智信等封建道德也是人的天性所固有的﹐不是外铄的。学的目的就在于穷此理﹐尽此心。修养功夫在于求诸内﹐存心养心。具体方法是切己体察﹐求其放心﹐明义利之辨。自称这种方法为“简易功夫”﹐是“立乎其大者”﹐是“知本”﹐是“明本心”。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下列不属于黄河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是:(
- 我们常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此
- 东汉初年,刘秀为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的
- 明成祖建立了()。此后皇帝带头的土地兼并
- 东汉从中期开始,政权主要交替控制在()两
- “关陇集团说”的提出者是()。
- 扬州十日又称扬州屠城
- 家常海参是闽菜的代表名菜。
- 明与后金战争中明军唯一的亮点是袁崇焕指挥
- 牛李党争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 分布于长江下游地区的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重
- 西汉时期的晁错和贾谊建议皇帝进行:()
- 隋朝工匠()设计建造的()是世界上现存最
- 巢穴风篱式住所在地面上有风篱挡风,在地面
- 英国著名政治学家享廷顿提出的一个著名论断
- 南宋袁枢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
- 东汉政治的基本特点是:()
- 两宋时期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对外贸易的通
- 北宋君主集权制度的强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 中国古代社会平民与贵族的转换比欧洲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