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财政支出规模的三种理论:瓦格纳法则、替代——规模效应论、经济发展阶段论是什么?
- (1)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同时,历史数据也说明,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上升不可能是无止境的,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则呈相对稳定的趋势,即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上下有所波动,目前的经济发达国家已经达到这个阶段。
(2)替代——规模效应论:在正常条件下,经济发展,收入水平上升,以不变的税率所征得的税收也会上升,于是,财政支出上升会与GDP上升呈线性关系。这是内在因素作用的结果。但一旦发生了外部冲突,例如战争,政府会被迫提高税率,而公众在危急时期也会接受提高了的税率。这就是“替代效应”,即在危急时期,公共支出会替代私人支出,财政支出的比重会增加。但在危急时期过去以后,公共支出并不会退回到先前的水平。因此,每一次较大的经济和社会动荡,都会导致财政支出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这种财政支出上升的规律,被称为替代——规模效应理论。
(3)经济发展阶段论: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比重,公共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这些投资对于经济与社会发展处于早期阶段的国家进入“起飞”乃至发展的中期阶段是必不可少的。在发展的中期,政府投资还应继续进行,但这时政府投资将逐步转换为对私人投资的补充。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总投资以及政府投资的绝对数会是增长的,但社会总投资占GDP的比重以及政府投资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则会趋于下降。一旦经济发展达到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将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的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的支出,而且这方面的支出的增长速度将大大超过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速度,也会快于GDP的增长速度。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中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始建于()年。
- 转移性支出是以实现政府的()的主要方式。
- 纳税人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的,
- 常设机构还包括连续活动一定时间以上(一般
- 平衡预算乘数为“O”,平衡预算政策不具有
- 政府为什么要不断加强教育投资?
- 最低费用选择法起源于美国,它是对成本效益
- 政府之所以提供失业保险主要是因为私人保险
- 据有关资料记载,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税收协定
- 充分就业是政府宏观调控的唯一目标。()
- 转移支付的模式包括:(1)()的纵向转移
-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国债可以减少货币
- 社会主义财政本质的社会特征可概括为()
- 发达国家除税收、()、公有企业收入和行政
- 我国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时对垄断性国有企业
- 以下不属于财政政策的是()
- 减除国际双重征税的方法有哪些?
- 在税制设计中可减少税收超额负担的措施有(
- 累进税率主要适用于流转税。()
- 皮科克和威斯曼的阶梯增长论指出,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