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怎样评价学生的优、良、中、差呢?为此,我制订了这样的标准:一是在大纲规定的基础科60分以上,并能发现自己的特长且有所发展的,视为及格;二是基础科及格或良好,特长科明显超过同年级学生的,视为良好;三是基础科良好,特长科大大超过同年级学生或有所发明创造的,视为优秀;四是仅基础科及格或仅特长科有所发展的,均视为不及格;五是仅基础科良好,或特长科单方独进的,视为畸形发展,作降格评价。这一评价标准的实施,使绝大部分差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找到了自己成才的优势与途径,也使文化课考试分数好的学生不再自我感觉良好,从而找到了良性互补、和谐发展的新路子。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涨,各科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各科总分由原来年级的倒数第二,上升到年级的第二名。 请你针对案例中制订的评价标准,谈谈自己的看法。
-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且具有个人特长的有用人才,其实质就是通过合格加特长的标准和策略培养人才。因此,我们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根据学生的身心特性确立发展方向,使特长的发展最好与相关方面的发展和谐并进。但和谐发展与全面发展又有所区别。和谐发展是学生对全面发展的具体选择。作为学生整体来说,应把全人类的知识、技能和优良品质都继承下来;但作为学生个体来说,只能以特长为龙头带动相关方面和谐发展,从而成为基础相对宽厚而特色鲜明的人才。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现行法律对中小学生的身份表述是:中小学生
- 教师职业开始出现于()。
- 传统教育中注入式、()教学的弊端,就是教
- 一位教师走进教室时,刚刚推开虚掩着的教室
- 我国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是()。
-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
- 下列属于创新教育的是()。
- ()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 某山区的教师林老师根据本地区植物种类繁多
- “以人为本”体现在教学中,要求教师()。
- 案例一:李某女儿李霞11岁,系某镇农村小
- “以身为教”“为人师表”体现教师劳动具有
- 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作用是()。
- 培养学生的爱好和(),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 ()是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先导,
- 怎样理解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 学生们经常对老师进行评价,包括长相、衣着
- 李老师针对已有教学方法的不足,提出了较为
- 某地三名女学生,相约服农药自杀,其中
- 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