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传统的公共事业管理制度关注公平问题,但是它对于公共事业发展的效率产生了哪些负面影响,西方各国对此进行了哪些改革?
  • (1)传统的公共事业管理制度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平,用于公共事业的社会福利开支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公共事业巨大的开支日益成为发达国家的沉重负担。对于公共事业发展的效率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福利制度“养懒汉”,市场经济的效率受到损失。个人收入分配的社会化,非工资的福利收入占个人收入的比例越来越大,工作收入与福利失去激励功能。
    其次,公共财政难以为继。国家巨额的财政赤字,政府债台高筑,通胀现象的持续,大大削弱国家调节经济的力量,抑制了市场经济的活力,从而使国家经济发展受阻。
    再次,过于追求均等化的政策措施,导致社会弊端纵生。公共事业产品与服务的普遍性,不可避免地使富人也搭了穷人的便车,享受各种福利待遇,追求公平目标的措施反而带来不公平的结果。
    (2)既发挥国家的优势,又不抑制市场具有激励个人努力和冒险所产生的效率,是公共事业领域改革的目标。关键是要在公共事业领域引入市场机制并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天平开始向提高效率方向倾斜。改革主要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将私人经济部门中发展起来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类公共服务部门,用私人部门的管理模式重塑公营机构的管理。
    其次,打破公营机构在公共服务上的垄断僵化模式,将部分提供社会服务机构转为私营;公营部门及机构之间也为提供相同的产品与服务展开竞争,形成市场检验、优胜劣汰的局面,以提高公共事业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效率。
    再次,针对公共事业产品与服务上的浪费和高成本、低效率现象,改变公营部门忽视社会公众的多样化要求。
    同时,公营部门自身组织改革的市场化取向也日益增强,主流的改革方式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对部门的激励。在组织体系内部建立某种竞争结构,通过若干个服务与管理部门提出相互竞争的方案,模拟市场运作的方式进行选择。第二,对个人的激励。允许主管人员得到他所节省下来的一部分生产费用,以便使个人有足够的动力有效率地进行生产。激励公营机构的主管人员像私人部门的经理那样行事,用“效率逻辑”取代“扩张逻辑”。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