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材料一何谓自由?曰:粗言之则不受压制,即谓之自由焉耳。压制之道不外二端:一曰君权之压制,一曰外权之压制。脱君权之压制而一旦自由者,法国是也;脱外权之压制而一旦自由者,美国是也。故凡受君权之压制而不能为法国人之所为者,非国民也;凡受外国之压制而不能为美国人之所为者,非国民也。……非播国民之种子不可。播之奈何?曰法兰西革命以前,其民之憔悴于虐政者,非犹我今日乎?其全国无一国民,非犹我今日乎?其所以有今日者,何也?盖以法国为国民之田,以十八世纪诸学士为国民之农夫,以自由平等之说为国民之种子。孟德斯鸠苦心焦虑,审慎周详,其播之也出以和平……故今日法国之民,得以食国民之果者,皆数人之功也。且也当时美国之学士,皆自称为法国理学士之弟子,而卒以脱英国之压制,则法国之种子且波及于美洲。 ——《国民报》第二期 材料二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今天中国的民族主义越来越表现出其自发性。也就是说,民族主义在中国已经变成一种客观的存在。政府的确可以利用民族主义来论证政策的合理合法性,但这方面,中国政府非常节制。从中央到地方,没有一位政治人物可以大肆动员民族主义,诉诸于民族主义……因此,中国政府在这方面可以做得更多,使得民族主义变得更为理性,增进国家利益。 和中国不同,日本政府在民族主义方面越来越表现为动员型。和其它很多发达国家一样,日本的大众民主越来越难以产生一种强有力的政府。为了政治的需要,日本的政治人物往往以民主为借口,用民粹主义政治方式动员着民间存在着的民族主义资源。结果,牺牲的往往是日本和其它国家的关系,尤其是和其邻国中国、韩国的关系……较之中国,日本民族主义具有更大的动力。而日本民族主义的勃兴,又必然刺激中国和韩国民族主义……。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国家针对中国的民族主义,往往把另一个大国即美国也牵涉在内,而美国出于其对地缘政治的需要,往往对这些国家的民族主义推波助澜。这更增加了这些国家民族主义的国际复杂性。 ——郑永年《亚洲民族主义与区域安全》 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中国知识界对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之间认识的区别和联系。并指出作者的意图。
-
区别:
①美国革命主要是一种争取民族解放的民族革命。
②法国革命主要是一种推翻君主统治的民主革命。
联系:
①两者的实质是同一的,那就是“追求自由”。(让各自的人民都成为自由的“国民”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公民”。)
②这两种“追求自由”的革命都受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
意图:学习法国式的暴力革命。(或采用革命暴力推翻满清政府。)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比较唐朝三省六部制和美国1787年宪法的
- 威廉·李卜克内西:&ld
- 由于德国资本主义起步晚,在向资本主义进军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比
- 根据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下
- 材料一《独立宣言》:我们认为下面这
- “作为现代宪法的基础的一些普遍原则,即那
- 2011年7月19日,美国众议院以234
- 下列关于法国大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 2003年初,美国总统布什在国会发表咨文
- 英、法、美、德等国的代议制各有特点,但核
- 近代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当选后应宣誓
- 材料一:19世纪晚期德国的幼儿园在
- 1787年,美国召开制宪会议,会议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
-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
- 自1776年建国以来,美国不断地进
- 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
- 在德意志帝国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