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网络直播以即时直播、互动性强等特点,成为广大年轻网民热捧的焦点,这种新的文化样态,给更多年轻人以展示自己的平台,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也因此,投身于此的“网红”人数不断增加,竞争也格外激烈。 但当前一些所谓“网红”为吸引粉丝,利用直播平台以低俗、色情等内容吸引网民关注;一些直播平台不履行主体责任,给恶俗“网红”提供传播平台,甚至为其推波助澜;前段时间相关部门查处的一批网络恶俗炒作案件触目惊心、令人咋舌……网络恶俗炒作现象尘嚣日上,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对此请你谈谈对“网络恶俗炒作”的看法?
  • 网络恶俗炒作的危害
    网络恶俗炒作的危害显而易见:破坏网络传播秩序,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消解主流意识形态,触碰网络文明的底线。如果任其发展,将严重污染网络空间,对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网络恶俗炒作的根源
    网络恶俗炒作的根源在一些人的思想上:一些人为了出名、搏出位、成“网红”不惜牺牲个人色相;一些人以网络直播为谋财手段却不计影响和后果……可以说,是名利的驱使,让一些人愿意参与网络恶俗炒作、敢于参与网络恶俗炒作。但是,网络恶俗炒作现象的形成更与网络直播平台履职不力,相关监督监管体系不健全、不完善有关。正是由于主体责任履行不到位、监督监管不到位等客观因素,才给网络恶俗炒作提供了滋长和蔓延的空间。
    说到底,是投机出名成风和监督管理的不到位两大方面原因,共同成就了网络恶俗炒作之风。因此,在遏制网络恶俗炒作上,应增强针对性,瞄准问题症结,辨症施治,以期取得良好效果。既然网络恶俗炒作的原因主要来自两大方面,那么,就有必要从两大方面入手,加强治理。
    如何治理网络恶俗炒作
    一方面,要采取德治手段,加强对网络道德、网络伦理的修复和重建。首先,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在“线上”加大对网民网络道德教育,强化对网民网上行为的引导,用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充实网民的头脑,逐步建立起格调高雅、情趣健康的网络生态、网络伦理;其次,在现实生活中要加强公民公共道德的塑造,针对网络生活中出现的各类恶俗炒作,开展一系列的网聚正能量活动,从“线下”涵养健康的网络生态。
    另一方面,要祭出法律手段,对网络恶俗炒作进行打击和治理。首先,动员社会力量,倡导社会组织和广大网民共同抵制网络恶俗炒作,广泛深入开展揭露和批评,形成对网上恶俗炒作人人喊打的舆论氛围;其次,有计划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网上恶俗炒作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再次,强化责任落实,严格把住恶俗信息网上传播的关口,让相关网络直播平台照章办事,不违规、不逾矩;四是相关部门应各司其职,形成综合治理网上恶俗炒作现象的工作合力。
    总之,只有抓好德治和法治“两手”,且“两手”都硬,敢于发声、敢于亮剑,明晰职责、统筹联动,依法依规加强监管,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住网络恶俗蔓延滋长的势头,才能最终形成清朗的网络空间。
    清华大学品牌营销专家赵欧仁认为,若有效遏制网络恶俗炒作,首先,“网红”自身要有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不能为了吸引粉丝而失去底线,那样的话,一旦被查处,最终将失去这样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得不偿失;其次,有关部门继续加强对网络直播的管理和监督,做到有法可依,尽量减少模糊地带的范围。最后,虽然看什么是每个人的自由选择,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讨论等方式,营造抵制恶俗的氛围,让恶俗直播成为过街老鼠。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