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为什么说唯物史观阐释中的偏颇主要表现为“见物不见人”的倾向?
  • 唯物史观之所以能够指引历史学成为科学,就在于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普遍规律。
    人本身,或者说,人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本身,是推动生产力以及整个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与之相应的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最终动力,这就是唯物史观揭示的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正因为如此,恩格斯把唯物史观称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恩格斯不但把唯物史观称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而且还把唯物史观和基于唯物史观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称为“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的新派别”。认真理解这些界说的含义,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唯物史观的真谛。
    可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一些阐释唯物史观的论著往往忽略了这些至关重要的界说,在阐释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或历史发展的动力时,不知不觉地忽略了动力就来自人本身——或者说,来自体力和脑力劳动者本身,而着重强调“矛盾就是动力”、或“动力来自于矛盾”;在阐释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时,往往忽略了他就是人本身推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与之相应的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规律,而主要强调它是由种种“矛盾”推动和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样一来,唯物史观作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的含义就不知不觉地被忽略了。历史发展规律就成了“矛盾”或“社会形态”自身的运动规律,人本身反而只是那个运动规律的“载体”了。这样的偏颇理解,无论是用于指导现实的实践,还是用于知道社会历史科学的研究,都往往导致简单化、机械化和教条主义的不良后果。即由于对唯物史观所揭示的历史发展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和“自然历史过程”作了片面的理解和阐释,导致了“见物不见人”的偏颇。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