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叙述声音在叙事文本中的显现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 在叙事性作品中,叙述者通过叙述声音来凸现自己的存在,所谓叙述声音即能体现叙述者口气或基本态度的文本语言。根据叙述声音的不同可以将叙述者分为三种:缺席叙述者、隐蔽叙述者和公开叙述者。缺席叙述者是指叙述者似乎完全的隐退,以外在叙述视角进行叙述的叙述者一般地就属于这种情况。文本中出现的人物的对话、心理表述、意识流动等等都是以作品中人物的身份来似乎客观地予以展示的,叙述者对于故事本身的影响相对较弱。公开叙述者是指读者在文本中能直接听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也就是说读者可以直接了解到叙述者的态度。叙事文本中时常出现的评论性文字就属于公开叙述者的声音,刘心武的《班主任》中,叙述者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不时的站出来直接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些议论可以明确看到叙述者的口气和态度,能够清晰的见到叙述者的在场,这就是一种公开的叙述者。此外,当代文学中出现的“元叙事”也属于这种公开叙述者的情形。所谓元叙事也即叙事人自己出现现身说法,谈论对于自己作品的意见,明白地指出作品的虚构性,这种公开叙述者在当代一些先锋小说家那里时常可以见到。隐蔽叙述者界于缺席叙述者和公开叙述者二者之间,是指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现叙事者声音,叙述者以比较隐蔽的方式存在,叙事文本中的间接引语往往就是这种隐蔽叙述者的存在方式。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提出“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等观点的人
- 文学作品的语言
-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
- 《岁寒图》的主人公是医师()。
- “隐含的读者”这一重要概念是()提出。
- 话语情境
- 下列关于红孩儿形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精神生产的概念首见于(),此后在《共产党
- 简述综合艺术构思方式?
- 替天行道
- 文学的源泉是()
- 试述什么是文学作品的艺术性?怎样去探索作
- 人们形容美好的音乐“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 提出“隐含的读者”的概念,开启了接受美学
- 文学作品的体裁是指文学作品()
- 诗歌中经常出现一个“空缺”,说明诗歌()
- 寓言《守株待兔》中的“守株者”属于()
- 叙述时间指的是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相互对照
- ()说“辞、达而已矣”,早已是语言学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