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早雁》的主题思想和内容分析。
-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是托物言志。以早雁比喻南逃的难民。作者杜牧生活在晚唐时期,其间下是唐帝国的多事之秋,当时居住在塞北的回纥贵族军事集团,乘唐王朝腐化衰败之机,向南骚扰,大肆屠杀掠夺,使得边地人民四处流散,无家可归。当时诗人看到南迁的征雁,触景兴怀,表达了作者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同情,又隐含了对君王腐败堕落、于百姓苦难麻木不仁的斥责,包含了对朝廷无能的愤慨;全诗都体现了作者忧因忧民的心情。
本诗整体运用象征手法抒情达意,“言在此、意在彼”的诗性特点。
1)首联:“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写边乱给人民带来流散灾难,忧虑人们离家失所;
点明时间、地点,“虏弦开”即胡人开弓控弦射猎大雁,指代回纥统治者对唐王朝发动战争;
“云外惊飞四散哀”借用雁遭到惊吓四散飞逸和一声声的哀鸣,比喻百姓遭到侵扰而流离失所、纷纷逃难的痛苦生活。
2)颔联:“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写统治者腐败无能、冷漠无情,忧虑国势衰败,无力顾及百姓痛苦;
“仙掌”、“长门”指代宫门,隐含了对君王腐败堕落、于百姓苦难麻木不仁的斥责,包含了对朝廷无能的愤慨;
通过与以无人应答孤雁的哀鸣声,来象征逃难人民的痛苦没有人管,暗示朝廷对百姓苦难生活的漠不关心,用含蓄的手法对当朝者进行了讥讽。
3)颈联:“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直接议论和抒情,写敌人猖狂,百姓有家难回,忧虑国家软弱无力无法收复失地,人们不能回到家乡;暗示逃难民众有家难归
用反问的语气告诫大雁不要返回北方,反映出当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以致边地居民有家难归。
4)尾联:“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直接议论和抒情,叮嘱大雁暂留南方,安居潇湘,这实际上是诗人关怀同情离家百姓,但又无可奈何的宽慰。忧虑逃难人民缺少食物,宽慰他们暂且安居潇湘。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姚纳沉默
- "政治抒情诗"最盛行的时代是()。
- 李白生活的时期应当属于()。
- 简述李白《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
- 《我与地坛》本文采用了什么手法?
-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祚薄”在句中是什么
- 将“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
- 钱钟书《论快乐》的主要论点是()。
- 同一般科普说明文相比,科普小品文具有下列
- 请示不得直接报送领导者个人。
- 下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
- “你可知道,这回保驾的是张大帅,张大帅就
- 《管晏列传》写管仲治政的特点是()
- 归纳《寡人之于国也》的层次内容。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写作特色。
- 《月夜》一诗中,哪一句暗写作者在长安望月
- 曾与拉宾同获诺贝尔和平奖的以色列人是()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陶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