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简述文学中的语言的特点。
  • 文学中的语言的特点首先在情境性,文学语言往往返身指向它自身的内在文学世界,不一定指向外在客观世界。它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能够真实传达作家的审美感悟即可。如“寂寞嫦娥舒广袖”“飞流直下三千尺”这样,尽情地展现出了诗人心中真实的体验。因此,文学语言总是遵循人的情感和想象的逻辑行事,总是返身指向内在心灵世界的,是内在地自足,具有内指性。
    其次在创造性及非语义因素的语义性,作家的目的不是告诉人们现实中具体发生了什么事,并不一定寻求与外在客观事实相符,而是要把自己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创造性地表现出来。诗人的表达可以不合事理而合情理,它指向了作家的精神世界,它把作家对现实的审美感悟用虚拟化的方式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它具有一般语言的形象生动性、音乐性、流畅性、整体性,还具有一般语言所不具有的内指性、心理蕴涵性和新奇性的特点。
    再次,文学语言提升了一般语言的表现功能,蕴涵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将读者具体带入到感受世界中。“夜正长,路也正长”的“夜、路”更多的是作家对现实社会的黑暗、对革命斗争的长期性的体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人融为一体,共宣感时伤逝的忧国情怀。意在言外的文学语言,传达和表现了作家内心情绪,被赋予不同寻常的心理内涵,具有心理蕴涵性。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