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赵树理与孙犁小说在民族风格方面有何相同之处?又体现出哪些不同的审美追求?
-
赵树理和孙犁都是实践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代表作家,从主题和题材上看,两位作者都是以农民为描写对象,都是写新时代、新农村中的新型农民。但赵树理写的题材与主题往往来自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而又未能及时被人们发现的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问题,一方面批判农民身上的某些落后因素。另一方面又挖掘出其内在的美好品德。
而孙犁着力表现战争年代人民的美好心理、坚强品质和高贵情操,展现农民内在的人情美、人性美,并以此来歌颂革命,是孙犁小说的总主题,尤其是通过对新时代妇女的描写,展现根据地人民的美好心灵。艺术方面来讲,都以浓郁的民族特色见长。
赵树理创造了具有异常鲜明独特的民族风格的新评书体小说。这种小说的特点:
(1)重故事,重复人物行动,让人物在活动中表现自己的性格。
(2)借鉴了传统评书的结构特点,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性。情节连贯性,首尾呼应,适应群众欣赏习惯。
(3)采用风趣幽默的农民语言,大量使用经过提炼、纯化了的北方农民口语,不仅人物语言个性化,而且作家叙述语言也是口语化的。
总之,赵树理的作品是融艺术性与大众性于一炉,创造出了通俗化的民族形式。而孙犁的小说呈现出散文式的抒情结构。以纤丽的笔触和真诚的感情表现了真善美的极致。艺术结构既严谨缜密,又轻巧灵活,不大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和连贯,而是以散文笔法来构造小说。善于穿插与人物性格相关的一些生活片断,使人物命运、生活场景,与作者的抒情议论轻轻揉为一体。往往以平静开头,淡泊悠远的意境结尾。纯朴而绚丽的景物描写更增添了诗意美。语言自然、凝练、简洁,显示出清新明净的语言风格,常用一些富于生活哲理的语句作点睛之笔。收到了以朴素动人的效果。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曹禺在大学期间创作的《雷雨》1934年7
- 40年代末期,()以亲身参加河北农村土改
- 《女神》
- 1935年后,()在美国、法国创作《吾国
- 刘大白的诗作有()。
- 试着分析《潘先生在难中》中潘先生的形象。
- 简析萧红小说的散文化特色。
- 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包括《沉沦》、()
- 请简要说明思想革命与文学革命的关系。
- 叶绍钧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是写于1928
- 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
- 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
- 1902年鲁迅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
- 民国初年言情小说的表现形态大致上分为“文
- 30年代的抒情散文,在形式上精雕细琢、匠
- 采取锁闭式结构的《雷雨》,重视戏剧的集中
- 李伯元的()、吴趼人的()、刘鹗的《老残
- 抗战胜利后,无名氏致力于“无名氏书稿”的
- 下列作品,曾收入鲁迅《呐喊》的是()。
- 1937年8月12日西北战地服务团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