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浅谈研究国学应具备的素养?
-
一要有文献根底
中国的传统学术集中于经、史、子、集四部之中,这是我们进行国学研究的基本资料库。
二要重小学基础
要掌握文字、音韵、训诂的基本方法,这是从事国学研究的基础。小学属于“语言文字学”。因为是古代小学生的东西,所以叫“小学”。 即现在的文字、音韵、训诂学,这是阅读古代典籍之前具备的学术素养。明训诂、辨章句、通旨趣、括精要是读书的四个步骤。文字学就是研究中国文字的形成,比如象形、指示、会意、转注等。 音韵学就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字的读音。“训诂学”是研究语言文字意义的一门学问。训者,顺也,指顺其义理、语气而理解其文意;诂者,故也,指通古今之言,而明其故。
三要以实证为法
国学研究很大程度上是文献研究和历史研究,因为其中很多现象、事件、思想,与我们现在的环境有很大不同,我们必须还原过去的“情景”才能想清楚,才能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而不是那样的结果。二重证据法是王国维提出的,是将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进行对比,可解析传世文献记载中没有说清楚的问题。后这个方法发展成三重证据法,就是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和出土实物进行对照。这是考古学常用的方法。
四要能纵横兼通
研究国学很大程度上要对中国古代的历史、思想、文化和艺术进行概括,这就要求我们有一个历史时空观,才能准确地看出某一人和事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作用。通常我们把一个现象放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内进行研究,如地域文学、地域文化、区域风俗、方言等,正是用空间的视角加以考察的。或者运用时间建立一个坐标体系,把某一现象放在这坐标中看,就很容易清晰地看出其前后变化的意义、内涵和特征,同时再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因素,就能看出这个现象产生的背景。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孔子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
- 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
- 所谓王道,即以仁义、礼教治天下。
- 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
- “知,传受之,闻也。方不障,说也。身观焉
- 祖国医学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以下不符合
- 顾颉刚《国学讲演录》则把传统学术分为小学
- 《道德经》又称“五千文”。
- 清末,戴德、戴圣叔侄同以《礼》学名家,被
- 吕不韦组织食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
-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描写的人物是(
-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
-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 简答先秦子学兴起的原因。
-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
-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
- 《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
-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 “君子有三变”,这句话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