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述我国生态环境管理的原则与制度
-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该原则有三层涵义,一是城市的环境保护规划与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结合。二是城市的环境保护规划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三是全面规划城市的环境保护工作。以上三层涵义中第一、第二层涵义强调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应当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紧密结合、统筹安排,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三者协调发展,第三层涵义强调环境保护管理本身的规划需要全面综合考虑。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城市环境一旦污染便很难恢复,因此保护环境应以预防为主,但预防不可能完全避免污染,对已经存在的污染必须治理,因此要防治结合。
(3)综合利用、化害为利,这是指全面和充分地利用各种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既充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又减少环境污染。这是治理污染、节约资源、发展生产、保护环境而必须贯彻的一项重要原则。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处理,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因为废弃物中大多含有未被充分利用的有用资源,对其回收利用对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是一举两得。
(4)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防治污染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体社会组织和市民的职责。保护环境、防止污染仅靠政府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只有全社会成员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才可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5)“三同时”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这一原则我国早在1973年便正式做出规定,这是我国在环境管理中防止污染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防止污染的重要制度之一。
(6)污染者负担原则,指污染和破坏环境造成的损失,由排放污染物和造成破坏的组织或个人所承担。这一原则自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委员会提出后,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污染者负担原则在法律上一般表现为三种方式:征收排污费或多种形式的污染税,赔偿损失,罚款。其中被广泛采用的是“排污收费制度”。我国参照这一原则,在《环境保护法》中规定了“谁污染谁治理”的具体原则,以明确污染者的责任。城市环境保护与管理还应始终坚持一个总的原则,即可持续发展原则。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选项中的旅游型城市包括:()。
- 城市规划应当保护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持
- 市政管理的客体是()
- ()是指宪法和法律上称“设区的市”,这类
- 我国市政管理的权利系统主要包括()
- ()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其研究重点是城市
- 我国市政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结构合理、
- 在人口指标中,测度城市化水平的最主要指标
- 中央政府机关不属于城市政治的议题范围。
- 市政有哪些主要特征?
- 城市化的初始动力、根本动力、直接动力是什
- 西方国家市政职能的历史发展,主要经历了(
- 如何优化城市功能?
- 我国自198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
- ()一般被认为是市政决策的最主要主体,其
- 对各国市政体制和市政职能进行比较分析的方
- 试论述城市规划的作用。
- “副省级”城市是指城市的行政区划级别。
- 试论述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 市政就是指市政工程和市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