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西周定罪量刑的原则。
- (1)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意即7岁以下,80岁、90岁以上的人犯罪,不处以刑罚。
这一原则的确立标志着我国刑法中关于刑事责任年龄原则已初步确立。这表明西周统治者重视犯罪主体的意识能力,并据此考虑用刑问题。
(2)区分眚、非眚、非终、惟终:即故意或一贯犯罪从重处罚,过失或偶然犯罪从轻处罚的原则。西周统治者已经开始区分犯罪者主观形态的差别,灵活地运用刑罚手段。
(3)“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断狱时,首先要考虑犯罪者的罪行严重程序,谨慎测度罪犯的动机,以此区别量刑的轻重。西周统治者将犯罪主观动机与对社会危害性结合起来考虑。
(4)罪疑从赦:即对于定罪有一定根据,不定罪也有一定理由的案件,从轻处罚或赦免的原则。这一原则在西周以前已产生,周朝使疑罪从轻从赦原则定型化。
(5)刑罚世轻世重:即所谓的:“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意思是说,刑罚手段的运用要以形势而定,要视治安状况的优劣而分别实施。其适用须有节度,不能一味的使用重刑手段。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旧“五刑”最早起源于有苗氏。
- 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法律是()。
- 唐代法律体系中,“令”的基本作用是“轨物
- 简述朱元璋重典治吏的措施。
- 试述明初立法指导思想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历史
- 唐朝中央司法机关包括()
- 唐律的赋税立法主要有()和()
- 清末预备立宪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确立的对后世封建法制有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了限制袁世凯专权而
- 春秋时期最早公布成文法的是()
- 存留养亲制度始见于()。
- 原始社会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国家、没
- 《大清民律草案》的制定完全依赖于外国法学
- 清代为防范臣下结党而创设了奸党罪。
- 死刑复核制度不等于死刑复奏制度。
- 最早规定“重罪十条”的法律是()
- 简述清末立法的实质。
- 《说文解字》:“灋,刑也,(),从水,豸
- 秦朝立法指导思想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