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资料1.正当高三学生为了高考进行最后不到100天冲刺的时候,重庆外国语学校某毕业班的同学们等来了他们的第一批境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个班一共55人,总共收到了108封国外大学录取通知书。一时间,这个“学霸班”名声鹊起,引起人们的热议。 和这个班的准留学生情况相似的还有不少学生,他们都在去年参加了SAT(美国高考)等“洋高考”,向多所海外大学递交了入学申请,进入新学期以来,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开始陆续收到海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教育部公布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有近100万名学生未参加高考,而2013年赴美留学的人数已经高达23万,越来越多的学生将目光投向海外,参加“洋高考”。而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这种趋势更为明显。据媒体报道,上海的高中四大名校中,出国的优秀生的比例已约达10%~20%,比较高的甚至已达到30%~40%,内地学生“用脚投票”的趋势可谓愈演愈烈。事实上,现在的中国社会“海归”已不再稀奇,再也不像十几年前那么吃香,同样需要为了一个岗位经过重重选拔,激烈竞争,“用脚投票”还需慎重。 为了吸引中国优秀学生,一些欧美名校加强了在国内的招生宣传,并提供相当丰厚的奖学金。如,梅里马克大学为本科阶段的留学生提供每年5000美元奖学金;伯克利学院为本科阶段的留学生提供每年4000-8000美元奖学金……美国人在这场瓜分中国留学生的“大战”中先声夺人,重要原因是其灵活的高考方式,SAT不但每年都举办多场考试,而且每场考试都向全世界学子开放,这无疑给外国学生考入美国名校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资料2.陈子璐,是北大附中2012届的应届毕业生,然而她却放弃高考,转而申请美国高校的录取资格。陈子璐希望能够到美国攻读政治学专业,她对国际政治颇有兴趣,曾经在两年前赴美参加一场多国学生共同组织的“模拟联合国”活动。当时和外国学生的交流让她体会到,外国学生的政治学知识和素养要比国内学生强上一大截,这坚定了她赴美留学的信念。陈子璐对于西方高等教育的向往具有代表性。她说,美国大学自由、开放和多元的气氛很适合自己;在全球化时代,能够在美国接受宽口径的通识教育,参与丰富的课堂讨论,并与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学生进行交流,都对个人素质的提升大有裨益。她希望能够就读美国的文理学院,这里专注于本科教育,有着更深的“通识教育”和“自由教育”的传统。在高中时已经受到课堂讨论和小班教学风气熏陶的她,相信这是一种适合自己的高等教育模式。 在熟人眼中,廖大姐的女儿思思是个聪明的孩子,只有廖大姐清楚,思思并不是会读书的孩子,偏偏她很要强。记得思思被电脑派位到一所普通初中就读后,情绪就很低落,担心自己就是在班里前几名也考不上重点大学。于是,中考结束后,廖大姐托人交了赞助费,将思思送进了华师附中。但随即她就发现,思思成绩跟不上,自信心更受打击,变得郁郁寡欢,思思的班主任与廖大姐都担心孩子根本无法承受高考的压力。廖大姐与丈夫一咬牙,将思思送到了新西兰重读高一。思思留学后以学英语为主,其它的基础课程都相当简单,尤其是数学,只是广州的初中水平而已。她重拾信心,甚至主动要求跳过高二直接读高三。高三毕业后,思思自己找到大学,顺利完成学业。然而思思留学5年的花费已经超过100万元,思思每次回国,别的不带几大箱方便面是必带的;在国外连公交车都坐不起,全靠走路;也不敢在外面吃饭,外出时喝杯饮料都算是奢侈的了。“孩子在外吃苦,家长在国内也过得紧巴巴。”廖大姐说。 资料3.目前,我国采用“统一高考,集中录取”的高招制度,大学关心的就是招生环节,把学生招到手之后,能给这些学生怎样的教育却很少关注。我国高校普遍存在“重选拔、轻培养”的倾向,这与西方高校“宽进严出”的做法恰恰相反。 中央教科所研究员储朝晖曾对媒体说,现在每年出国留学的人数已经超过了1977年恢复高考时的全国高等教育招生总数,“现在进大学的学生早就不像过去那么优秀了”。他认为长此以往,随着优质生源的流失,国内高校将会在世界高等教育竞争中沦落。学生本科出国热,从一方面讲,显示出当下不少人对我国高等教育缺乏信心,我国高校应该感到压力,需要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以提升自身吸引力。另一方面,学生出国潮从某些方面来讲是件“好事”,它将在一定程度上逼着国内高校的改革必须“动真格”。 请结合“资料1-3,谈谈你对内地高中生“用脚投票”之举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合理、充分,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400字。
- 近年来,我国内地大量高中生参加“洋高考”,出国留学。这种现象产生的国际因素在于:
一、美国高考每年面向世界多次开放,外国学生考入美国名校的机会增多。
二、欧美名校为中国优秀学生提供丰厚的奖学金。
三、西方的教育模式与教育内容颇具吸引力,对个人素质的提升大有裨益。国外名校采用自由、开放和多元的教育模式,留学生能够接受宽口径的通识教育,参与丰富的课堂讨论,并与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学生进行交流。
反观国内,高考给我国高中生带来巨大精神压力,我国高校普遍存在“重选拔、轻培养”的倾向,不少人已对我国高等教育缺乏信心。
大量高中生出国读大学,它将在一定程度上逼着国内高校实施切实有效的改革。然而,国外大学就读费用较高,会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同时,目前归国留学生就业激烈竞争,找工作不易。可见,出国就读校虽有诸多益处,但仍需谨慎选择。因此,国内高校应该感到压力,需要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以提升自身吸引力。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摩罗氏苹果疗法是哪国人发明的?
- 被选为2003年NBA-MVP的选手是谁
- 云冈石窟创建于哪个时期?
- 下列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组是()
- 太阳将进入与300年前导致封冻的泰晤士河
- 14世纪时,中国有一个大旅行家到达非洲的
- 谁曾将匈奴打出河套及其以西一带,出现“漠
- ()
- 2003年1月至8月,京、津、沪、渝、穗
- 2,6,21,43,82,()。
- ()
- 非典型性肺炎在中国的哪个省份首次发现?
- 领导让你去车站接人,但是因为老同志迟到,
- 在纳税服务岗位上,也常听纳税人谈论找政府
- 最早的四冲程内燃机用的是()燃料。
- 对违反公务员法规定情形的领导成员和直接责
- “同气”是指什么关系?
- 公务员申诉应当向哪个机关或部门进行申诉?
- 家庭装配的应急箱中,食品和饮用水至少够每
- 资料:村官是党和政府在基层不折不扣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