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有人认为,凡是能够引起观众悲痛的戏剧都是悲剧。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1、“悲剧”这一概念,包括三个层次的含义:
一是人们通常的生活用语,泛指生活中任何不幸的,痛苦的、失败的和死亡的遭遇,下场和结局;二是指戏剧类型,即由于正义一方的失败或毁灭,而引起人们的悲痛、怜悯,并由此产生崇高感的戏剧作品;三是指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它包括生活和艺术(不局限于戏剧,也包括其他叙事类作品)中作为欣赏对象的悲剧事件,其悲剧感也来自于双方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显然后两者具有审美意义。
2、作为悲剧的戏剧突出地显现了悲剧的本质。无论是命运悲剧(如《俄狄浦斯王》)、性格悲剧(《哈姆雷特》、《奥瑟罗》)、家庭和社会悲剧(《大雷雨》),都以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及其悲惨结局为基本特点。如果没有矛盾冲突,其悲惨结局带有偶然性,那么人物的命运虽然能引起人的悲痛也不能视为美学意义上的悲剧。
3、悲剧不以引起观众悲痛为目的,它在凸现人的生存苦痛、残酷的一面以外,还要让人们正视死亡,正视人生痛苦,在人的有限的生命存在中感受到生命的永恒,使人的精神得到净化和陶冶。也就是说,悲剧打动人心的力量来自于悲剧主人公不甘心于命运的安排,不屈从于环境的压迫而进行的抗争和奋斗,来自于精神上的崇高。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严重的灾难和困苦显示了先进人物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人生中有价值的事物的毁灭,能够让人们强烈否定恶的势力,突出真美善的价值,实现人自身精神风貌和超越人意志力的提升。
4、能够引起观众悲痛的戏剧并不止悲剧一种,正剧由于兼具悲剧与喜剧的因素,也能引起人的悲痛,但由于过程和结局不同,它不能进入悲剧范畴。如描写孔繁森事迹的同名剧本虽让人情绪反应强烈,但却是悲喜兼备的正剧。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
- 通货膨胀是在什么制度下发生的经济现象?(
- 下面哪一项是行政伦理规范独有的特征()。
- 疑核发出纤维参于()
- 以李白《独坐敬亭山》为例,说明诗人的体验
- 编辑
- 社会可以制约教育的发展,而教育无法制约社
- 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
- 格里高利圣咏服务于宗教礼拜,一般为无伴奏
- 今如太子之病者,独宜世之君子,博见强识,
- 文字产生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 下列关于组织文化的层次从浅到深排序正确的
- 关于心脏表面标志,正确的说法是()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因为()
- 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
- 第二信号系统
- 余秋雨《夜航船》一文的主题是()。
- 两审终审
- 一个教室内计算机联成的网络属于()。
- 审计中所谓的重大事项是关于财务报表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