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说明:请根据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加以简述。指出“戴衣服、穿帽子”和“我见面他”这两句话中的偏误分别属于偏误来源中的哪个方面,然后改正并说明理由。
-
(1)前者属于母语和目的语的对应词因各自的搭配关系不同而造成偏误,后者属于母语和目的语的对应词因各自的用法不同而造成的偏误。
(2)前者的正确用法应为“穿衣服、戴帽子”,后者的正确用法应为“我跟他见面”。
(3)前者的原因是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表达习惯,对应词之间尽管概念意义相同,但它们各自的词语搭配习惯不同。学习者不了解这种情况,便把母语的搭配关系套用到目的语中,以至出现偏误。在英语中wear(puton)的搭配词语可以是各种衣物鞋帽等,但汉语中的对应词“穿”、“戴”却各有各的搭配关系,“穿衣服”和“戴帽子”是不能颠倒为“戴衣服”和“穿帽子”的。后者的原因是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法规则系统,概念意义相同的对应词,在不同语言的结构系统中可能用法完全不同。在英语中“tomeet”(见面)是及物动词,可以直接带宾语,说成“Imethim”,但是汉语中的“见面”却是不及物动词,要说成“我跟他见了面”。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唐朝尚书省除了吏部、户部、礼部之外,还包
- 董仲舒天人感应说的要点有()。
- 诸子之中,“()”主要有儒家和墨家二家。
- 我国古代坐商招徕顾客的传统标志是()
- 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岁寒三友”和“四
- 怎样从哲学思想的高度深刻理解“古为今用,
- 汉武帝时期,提出“独尊儒术”建议的著名学
- 中国历史上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根本的原因
- 据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介绍,北京故
- 考古发现,黄河流域的原始居巢的样式是()
-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
- 从目前汉字教学的实际来看,在写、念、说、
- 以下不属于对比分析局限的是()。
- 中国文化由一统走向多元的时代是()。
- 隋唐之际出现了历史上最早的印刷术——活字
- 试述中国土地所有制的演变特点。
- 从词的内部构造来看,“地雷”属于()词。
- 《北齐书》是由个朝代的?作者是谁?
- ()和()是佛教思想的基本出发点。
- “大寇则至,使之持危城,则必畔;遇敌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