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述审美“心理距离说”的基本内容。
-
(1)原籍瑞士、后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的布洛(1880-1934)在《作为一种艺术要素和美学原理的“心理距离”》(1912)中,首次提出了著名的审美“心理距离说”,在各国美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2)布洛认为,在审美活动中,主客体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即审美主体必须抛开实用目的与功利需要,把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由实用的变为欣赏的,由功利的变为审美的,才能够真正获得审美感受。
(3)布洛的“距离说”是从康德的审美无利害关系与黑格尔关于审美要保持自由欣赏态度发展而来,其核心是强调了审美活动必须摒弃实用功利目的,用中国古典美学传统来讲,就是“虚静”。
布洛进一步指出,在审美活动中,这种“心理距离”必须适中,距离过远或距离过近,都不能产生真正的美感。所谓距离太远,是指一种实用功利的态度或科学认知的态度,根本就没有进入审美的心境,没有建立审美的态度。所谓“距离太近”,是指审美活动与艺术欣赏固然需要共鸣和移情,但是,心理距离也不能太近甚至于消失,如果完全把剧中的故事当作生活的真实,甚至把剧中的人物当作生活中的自我,那也同样不可能得到美感。
(4)布洛的“距离说”指出了审美心理的一些重要规律,所以在很长的时间内受到广泛的重视,而且至今仍有较大影响。但是,布洛的“距离说”完全否定审美主客体是在人类漫长实践活动中才最终形成的这一历史进程,过分夸大了心理距离在美感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未免以偏概全,把复杂的问题过分简单化了。尤其是布洛将美与美感混淆起来,把美单纯归结为主观心理的产物,使他最终落入主观唯心主义的泥潭之中。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一些流派所谓的“一切可能的东西都可以发生
- 在西方第一次明确提出“美育”概念的是()
- “春天的河水,奔流下山,河的两岸,长出了
- “物”就是知觉的世界。
- 下面这几句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关于美,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张岱的《西湖七月半》看似写景,其实表现出
- 自然美就是“胸中之竹”是()说的。
- 怎样理解“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
- 简述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 强调"美是关系”的人是()。
- 审美形态就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产生的
- 美学研究的对象有()。
- 主张"美是客观的”是()。
- 真正将崇高作为审美形态来看待的美学家是(
- “物的形象是不依赖于鉴赏的人而存在的,物
- 对“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美在愉快说
- 人生的核心层面是()
- 《红楼梦》的意蕴是反映清代前期的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