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 入冬以来,全国各地不断遭到“雾霾”侵袭,“PM2.5”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话题。我校同学以“应对雾霾保护生态”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 认识问题21世纪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灭绝。 分析问题针对当前可吸入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危害区域性大气环境,严重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2013年9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计划》提出十条措施,涉及严控污染物排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调整能源结构等。力争用五年或更长时间,使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解决问题面对日益严峻的大气污染问题,各地纷纷颁布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提出了更为细致和严格的要求,努力改善空气质量,达成社会公众的期盼。 结合材料,说明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唯物史观依据。(9分)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我国日益加剧的大气污染善促成政府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解决迫切的环境问题。(2分)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严格执行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有利于缓解甚至解决我国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2分)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环境问题,体现了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2分)
    ④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国务院遵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规律,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树立生态价值观,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力争解决空气质量问题。(3分)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