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 各个不同的民族由于生活条件、社会习俗和审美趣味的不同,其艺术也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和沉淀,逐渐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民族传统。艺术的民族传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区别于另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因而也是一个独立民族的重要标志。在注重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分的同时,一个民族必须坚持并发扬本民族的传统。只有这样,一个民族的艺术才能成为世界艺术宝库的一部分,才能为人类艺术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越是民 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也只有这样,其他民族艺术的有益成分才能被自己吸收消化,从而变成本民族的东西。
需要强调的是,尽管说世界性本就由民族性构成,但世界性是各民族性的交集,并非各民族性的简单相加。也就是说,世界的肯定是民族的,但民族的不一定全是世界的,我们不能把“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向极端方向理解,误认为只要是民族的都会是世界的。还需要强调的是,在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双向交流过程中,不仅存在民族性与世界性 有机统一的状况,还存在由世界性向民族性的转化及由民族性向世界性的转化这两种有所偏重的过程。如果说,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艺术主要面临的问题是 如何将先进的世界性转化为民族性的话(毛泽东思想是这种转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以实现文化输入、思想启蒙的话,那么,在当今全球化步伐越来越快的新历史时期,如何将民族性转化为世界性以实现文化输出,已成为中国文化工作者包括艺术工作 在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任重而道远,尚需要长期而认真的探索。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必须具备的主体条件?
- 以下哪些艺术门类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属于视觉
- 作品的结构是指艺术材料的()组织。
- 论艺术欣赏的性质和特征,举例说明。
- 在接受美学看来,艺术接受是艺术的()。
-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采桑宴乐攻战纹铜属(
- 悲剧性美感是如何产生的?
- 简论艺术形态的主体性和对象化存在这二者之
- 六十一岁,托尔斯泰发表了他有名的()
- 阐释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 在欧洲,天主教堂的建筑基本采用尖塔高耸、
- 司母戊大方鼎是()时期的代表作。
- 艺术创作过程
- 创作方法
- 《昭君怨》是著名的()曲。
- 刘安所说的“君形者亡焉”指的是()
- 西方的艺术,反映()的作品构成了主线
- 中国画的墨粉五彩指的是()。
- 人类文化起源的标志是()
- 摄影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