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论述《物色》篇的主要内容。
- (1)《物色》篇所论乃是文学与自然的关系,指的是心与物,主体(人类)与客体(自然)在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心物感应关系,于是“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触发心灵而创作出艺术美。(2)在心与物、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中,前者虽是受动者,但并不是没有能动作用的“诗人感物,连类不穷”,经深入的观察、体验、发挥联想作用,便会创作出能够“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的佳作。(3)由此可见,文学的创作并非对自然的机械复制,而是经过了审美的观照与创造。正因为这样,后者才能具有无穷的艺术鬼魅力。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柳永对宋词发展最具贡献的方面之一是创作了
- 文学的情感性
- 韩非论文论,“以动用为之的毂”他还将()
- 最早提出“意识形态”一词的是()提出的。
- 文学作品的思想性
- 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有哪些?
- “诗者,持也,持人情性。”出自()
- 文学文本是有待于阅读的具有蕴藉性与开放性
- 《公墓》的作者是()。
- 什么是突出与简化?
- 艺术想象的原动力是()
- 殿试三鼎甲
- 下列属于明清时期重要的小说评点家的是()
- 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
- 《西厢记》中的张生是怎样一个人()
- 文学历史上关于文学创造的主、客体有哪些解
- 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三项衡量标准是()
- 曹禺在大学期间创作的《雷雨》1934年7
- 《三国演义》为了塑造关羽的义士的形象,写
- 网络文学的新民间文学精神表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