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什么是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 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restingpotential,RP)。安静状态下细胞内外离子的分布不均匀,在细胞外液中Na+、Cl-、Ca2+浓度比细胞内液要高,细胞内液中K+、有机负离子浓度比细胞外液要多,这主要是由于质膜对各种物质的选择性通透和主动转运而形成和维持的;此外,安静时细胞膜对K+有较大的通透性,对Na+、Cl-也有一定通透性,而对其它离子的通透性极低;故K+能顺浓度梯度移向膜外,而其它离子不能或甚少移动。随着K+的移出,就会出现膜内变负而膜外变正的状态,即静息电位。可见,静息电位主要是由K+外流形成的,非常接近于K+的平衡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可触发其产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actionpotential,AP)。动作电位包括锋电位和后电位,后电位又分为负后电位(后去极化)和正后电位(后超极化)。细胞受刺激时,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由于细胞膜外高Na+,且膜内静息电位时原已维持着的负电位也对Na+内流起吸引作用→Na+迅速内流,先是造成膜内负电位的迅速消失,但由于膜外Na+的较高浓度势能,Na+继续内移,出现超射;故锋电位的上升支是Na+快速内流造成的,动力是顺电-化学梯度,条件是膜对Na+电导的迅速增大,接近于Na+的平衡电位。此后,由于Na+通道激活后迅速失活,Na+电导减少;同时膜结构中电压门控性K+通道开放,K+电导增大;在膜内电-化学梯度的作用下,K+迅速外流,形成锋电位的下降支。负后电位一般认为是在复极时迅速外流的K+蓄积在膜外侧附近,暂时阻碍了K+外流所致。正后电位一般认为是生电性钠泵作用的结果。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消化道平滑肌有哪些生理特性?
- 消化道平滑肌动作电位有何特点,其产生原理
- 简述腱反射和及肌紧张之比较。
- 听阈图的纵座标为声强,横座标为声频,图的
- 睾酮有何生理作用?
- 下列关于胰岛激素的相关作用的叙述,哪项是
- 抽出的血液在试管内凝固属于外源性凝血
- 局部去极化电紧张电位可以叠加而增大,一旦
- 在刺激的()以及()不变的情况下,刚能引
- 自身调节
- 请述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征。
- 试比较心室肌细胞和自律细胞动作电位的异点
- 从附睾中取出的精子与成熟的卵子放在一起即
- 消化器官上部的活动可反射地引起下部活动增
- 下列情况中,哪种情况尿量不见增加?()
- 最大摄氧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
- 胃大部切除患者出现巨幼红细胞增多,其原因
- 简述Rh血型不合所致新生儿溶血。
- 单一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在一定范围内
- 增加呼吸道的容积意味着解剖无效腔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