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概述共和时期(1919-1934)的德国教育。
-
在共和时期,资产阶级政府依据1919年通过的魏玛宪法对教育进行改革。
1920年颁布法令规定基础学校为统一的初等国民学校,凡6~10岁的儿童不论出身贫富均须就学于此。基础学校毕业,经过考试成绩优异者升入中学,余者入高等国民学校,以完成义务教育。八年义务教育后,14~18岁还必须受职业教育。中间学校继续存在。
除九年制的文科中学、实科中学和文实中学继续存在外,增设了德意志中学与建立(上层)中学。建立中学招收读完高等国民学校七年级的学生,学制6年,这种中学设在乡村小镇。德意志中学以德意志文化为主要教育教学内容,浸透着日耳曼民族沙文主义精神,它与其他中学一样招收基础学校毕业生。此外,当时还有另外一些为转入中学作准备的中学和各类女子中学。
师范教育在此时更加受到重视,教师的地位和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了。小学教师改由大学的师范学院培养,通过严格考试选拔中学毕业生,学制4年,其中后2年为实习年。中学教师由大学直接培养,学制4年以上,毕业后试教两年,合格者为助理教员,经过国家正式任命才成为正式中学教员。教员都是官吏。
到共和时期,德国大学又逐渐恢复它作为讲授科学和研究学术的中心的地位,并且实行大学自治、教授治校,使德国的学术进步和文化提高较各国为快。
总之,在共和时期,德国各级各类教育均有较快发展,泾渭分明的双轨学制也略有改变,但教育上始终贯穿着沙文主义、军国主义和宗教神学的精神。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苏格拉底教学法
- 在荷马时代,希腊人最为重视的道德品质是(
- 中世纪大学的形成有哪些途径?
- “发现学习”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 亚历山大.冯.洪堡开创了几个学科()
- 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涉及内容广泛,但主要是
- 1810年,洪堡创办的对德国高等教育具有
- 白特勒法案
- 下列哪些是永恒主义教育家们的著作?()
- 简述《1944年教育法》(即《巴特勒法案
- “劳动素养”概念是由谁提出的?()
- 古希腊的城邦中,奴隶制民主政体下的教育典
- 苏美尔时期出现的与寺庙有关的学校被称为(
- 改造注意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教育思潮形成于
- 学园
- “第一次德国教育工作者会议”上广泛讨论的
- 1807年10月份,普鲁士战败后召开的内
- 以下哪个是莫斯科大学的特点()
- 印度把优先发展高等教育视为教育的战略政策
- 60年代的教育改革中()成为了美国高等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