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简述鸦片战争后10年间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历史转折点,它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
    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统一的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开始被割裂,国家主权(领土主权、海关主权、司法主权等)遭到破坏,中国已经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战前,中国在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渐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中国逐渐被纳入世界殖民主义体系,日益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战后,在东南沿海出现了最早的一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城市。其中以上海发展最快,自50年代起,上海的出口贸易占全国出口的一半以上,取代广州而成为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1845年11月,英国驻上海领事巴富尔强迫清政府地方官吏议定土地章程,在上海划定一个区域作为英国人居留地,这是外国侵略者在中国设立租界的开端。在租界里外国侵略者排斥中国的主权,实行独立于中国的行政系统和法律制度,使租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他们进行政治和经济侵略的基地。
    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出现了一批为外国商行推销商品和收购土货的买办商人,他们与外国侵略者有密切的联系和共同的利害关系,经济上又有相当的实力,受到清朝地方大吏的器重,买办商人开始在政治舞台上显露头角。
    鸦片战争后不久,在五口通商地区的外国资本主义企业中,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一批近代产业工人。其人数虽然不多,但却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显示了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在思想文化领域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在封建士大夫集团中,出现了一批注意研究现实问题,主张向西方学习,倡言改革,以强国御侮的有识之士,林则徐、魏源等是其主要代表人物。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还在鸦片战争前,在主张鸦片,坚持抵抗外国侵略的同时,林则徐就派人积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情况,搜集有关资料,翻译西书,编成《四洲志》。魏源则根据《四洲志》及其他中外文献资料,综述各国历史、地理及中国应采取的对外政策,编写成《海国图志》一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战后,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身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从此,中国人民肩负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中国历史进入了民族民主革命时期。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