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单项选择题在研究五四运动时,有学者根据材料一“台州籍学生陈荩民的描述‘我身材较高,就踩在同学匡互生的肩上,爬上墙头,打破天窗,第一批跳入曹贼院内。’”得出陈荩民最先进入曹宅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夏明钢的描述‘匡济(匡互生)从西院窗口将铁栅扭弯了两根,打开了一个缺口,他从缺口爬进去。’”得出匡互生最先进入曹宅的结论。对上述两个结论,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①两位学者所用材料存在矛盾,结论均不能成立②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必须提供更为客观的材料③两段材料都是第一手史料,但结论不具有说服力④两段材料距今时间较长,两位当事人回忆都不可信()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 B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1911年5月,清政府颁布官制改革方案,
- 太平天国的下列举措中,最能体现时代发展潮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 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
-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天王临朝时,只有杨秀
- 下面是鸦片战争时期中英战舰对比图,这从一
- 毛泽东指出: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
-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作为通
- 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屈辱求和,签订《南京
-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
- “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
- 红军长征的根本原因是()
- 毛泽东1921年1月给蔡和森复信中说:“
- 在近代有人曾说:“社会主义理想境界甚高,
-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
- 央视《百战经典·伟大的会议》描述道:一个
- 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
-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兴银行、建铁路
- 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调整方针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