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单项选择题患儿5岁,发热,头痛,皮疹10h,频繁抽筋,昏迷2h就诊。体检:全身散布淤斑,两下肢已融合成片,血压0/0kPa,瞳孔右侧散大,左侧为3mm,左下肢轻瘫,呼吸节律不规则。在抗休克常规治疗中,应重点纠正哪项病理变化()
A、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B、纠正血pH
C、纠正DIC
D、改善肾功能
E、改善休克肺
- C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登革热的主要流行季节为()
- 斯氏狸殖吸虫感染的主要临床特征是()
-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血液成分的影响是()
- 关于流行性出血热最基本、最常见病理变化是
- 斯氏并殖吸虫病最有意义的诊断方法是()
- 梅毒反应素是指()
- 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病机理中,下列哪一项
- HAV感染后IgM型抗体一般持续存在()
- 肝脏合成功能下降表现为()
- 下列诸病中哪个属乙类管理的传染病()
- 下列疾病中不发生感染性休克的是()
- 关于水痘的流行病学特点哪些是正确的()
- 霍乱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 婴幼儿流脑临床表现常不典型,见于()
- 关于班氏丝虫病的病原学,下列正确的是()
- 关于急性重症肝炎,最主要最有诊断意义的临
- 败血症发病机制中的人体因素有()
- 女性,28岁。体检:发现ALT200U.
- 男性,24岁。乏力和明显食欲不振1周,4
- 百日咳临床过程可分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