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民族形式问题论争
- 发生在抗战中期。1939年和1940年,毛泽东先后发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新民主主义论》,提出"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和"中国文化应有自已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的问题。国统区文艺界在学习和讨论中发生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向林冰的观点。向林冰的观点是:①"应该在民间形式中发现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他认为喜闻乐见应以习闻常见为基础,而民间形式是大众习闻常见的;②否定"五四"以来新文艺的形式。另一种观点以葛一虹为代表:①对旧形式全盘否定;②肯定新文艺在民族形式上的努力和成就时,否认新文艺在形式上存在缺点。郭沫若、茅盾、胡风等在撰文讨论中,都从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上论述民族形式的问题,胡风把民族形式和现实主义、大众化问题联系起来,见解独到,郭沫若指出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是现实生活,茅盾指出新文艺民族形式的建立,要学习吸收中外文艺的优秀之处,要继续发扬五四以来的优秀作风,更要深入民族现实,提炼熔铸新鲜活泼的素质。这次讨论,是"左联"时期的文艺大众化讨论在新现实之下的继续和发展,对新文艺向民族化大众化方向发展,起了重要影响。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我的第一个上级》的作者是()
- 1928年,戴望舒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
- 臧克家在诗歌理想和艺术上,与新月诗派、现
- 简析《朝花夕拾》的人物形象
- 1966年,梁羽生曾化名“佟硕之”写了一
- 80年代初期的实验戏剧(或称“试验性话剧
- 叶紫的《丰收》是30年代反映农村斗争生活
- 闻一多的新格律诗理论的核心是什么?如何评
- 《为奴隶的母亲》是()的作品。
- 《子夜》中的益中信托公司是()。
- 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的代表作是《憩园》和()
- 1909年成立的()是这一时期影响最大的
- “随感录”作家群
- 以《烦恼人生》为例,说明池莉的作品不同于
- 简述丁玲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 吴组缃的小说《菉竹山房》将主要笔墨用来(
- 李有才是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
- 老舍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
- 属于徐志摩的诗集有()。
- 1928年,以后期的()和新成立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