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2015年3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首次提出“绿色化”,并强调“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生活方式绿色化可谓一个全新的话题,请你谈谈对生活方式绿色化的看法。
- 曾几何时,“拯救我们的资源、拯救我们的环境”,成为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呐喊。作为生活在环境中的个人,生态环境的日趋向好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实际行动,生活方式绿色化是每个人对生态文明建设最根本的义务和责任。
生态文化归根结底就是一种价值观,只有良好的生态文化才能营造良好的生态氛围,才能反作用于健康的生活方式。自古以来,我国对绿色生活就有朴素认识,人们也一直在践行着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活理念。老子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抱朴见素、少私寡欲”,荀子的“从人之欲,则势不能容,物不能赡”,孟子的“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留下的宝贵财富。这对当前的生活方式绿色化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事实上,生态文明的建设最终将体现于人的行为方式。变革全社会的生活方式,对节约环保影响巨大,会产生难以估量的绿色效益。当前,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低碳绿色、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已是形势使然、民意所指、民心所向。
好的生态环境等不来、喊不来,既然同呼吸,就要共奋斗。要切实树立“绿色化”的生活理念,着力解决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最深层次的生态文化问题。因此,大力倡导“绿色化”的生态文化,社会生活才能有良性氛围,生态环境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每个人都应自觉承担起建设生态文明的责任。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少开一天车、多种一棵树,参加各种公益组织活动,通过绿色消费、绿色出行和绿色居住等行为,营造一个“绿色生活”氛围。
对生活在自然生态里的我们而言,“绿色化”就是我们每天呼吸的新鲜空气、必喝的净水和满眼的天蓝地绿。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只有政府和公众共同努力,才能让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绿色愿景永驻,才能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未来。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
- 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平等意味着当
- 为什么全国两会都在三月召开?
- 中共中央2017年12月6日召开党外人士
- 规定公务员被录用三年后,必须到中央其他机
- 采取小步快跑或小步慢跑的方式逐次解决阶段
- 简述《安徽省“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
- 某单位有青年员工85人,其中68人会骑自
- 紧急避险成立的合法性条件之一是()。
- 情景理论将下属的成熟程度作为领导选择正确
- 企业车辆管理除涉及各种车辆的购置和使用管
- 做好党的宗教工作,把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 冬至人们要吃什么食物()
- 行政法制外部监督是指()。
- 植物保护行为包括()。
- 决议是党政机关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做出决
- 手机端是否调节组织介入不勾选时,主要当事
- 2019年1月19日,在当天举行的()中
- 非中共党员在省、市州、县市区人大代表中不
- 下列往来核销中,允许采取的核销方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