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简述《诗经》和《楚辞》。
  •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是春秋末年产生的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现存305篇,简称“诗三百”,收集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末期共500多年间的各类音乐作品,《墨子·公孟篇》云:“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概括出《诗经》可诵、可奏、可歌、可舞的音乐性质。
    风——共160篇,包括15国的民歌,这些民歌流行于北方各地(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湖北的北部、四川的东部)。《风》中的民歌充满了真挚、纯洁、浓郁、丰富的感情色彩。曲式结构(分节歌、主副歌、换头等十余种)变化多,表演形式(独唱、对唱、帮腔等)新颖。是《诗经》中的精华,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如:《关雎》、《伐檀》等作品。
    雅——大多是贵族文人的作品。共105篇,分大雅和小雅,多是朝会宴飨、个人抒情之作。其中多为反映尖锐的社会矛盾和同情人民的作品。
    颂——共40篇,作品词语晦涩难懂,多为祭把宗庙祖先的乐舞。
    《楚辞》是一部总集,其中收集了以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的伟大诗人屈原为主的辞赋。(“楚辞”是战国时期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歌曲体裁。“楚辞”又被称作一种文体,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历史风俗、音乐来进行创作,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艺术作品,故名“楚辞”。)屈原的《九歌》、《离骚》、《天问》、《招魂》等作品被收入其中。它们大部分是可以歌唱的。《九歌》是伟大诗入屈原的不朽之作,它原是楚国民间在祭祀时所唱的一套歌曲,屈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加工。《九歌》中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具有神奇的幻想、挚热的感情。
    《九歌》属于组曲形式,共有十一首:
    东皇太一(叙述祭天神的排场)
    云中君(祭女性的云神的歌)
    湘君(祭湘水男神的歌)
    湘夫人(祭油水女神的歌)
    大司命(祭主寿命的男神的歌)
    少司命(祭主寿命的女神的歌)
    东君(祭太阳神的歌)
    河伯(祭男性的河神的歌)
    山鬼(祭女性的山神的歌)
    国殇(祭颂阵亡烈士的歌)
    礼魂(祭幅结束时所唱的歌)
    《诗经》、《楚辞》以其极出色的篇章成为传世之经典,再现了春秋战国时期音乐文化的高度成就。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