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为什么实行两审终审?应当怎样正确理解和执行两审终审原则?
-
两审终审主要是规范审判活动的一项基本原则,指的是一个刑事案件最多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诉讼即告终结的原则。
(1)实行两审终审制是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规定的。我国地域辽阔,不少地方交通不便,审级过多,不利于提高审判效率,也不便于诉讼参与人参加诉讼活动,而且可能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实行两审终审制在可能避免这些弊端的同时,还有利于上级人民法院审查、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和判决、裁定的合法性、准确性,及时发现、纠正错误,有力地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防止一审终审制之下极易出现的有错难纠的情况。通过贯彻两审终审制,可以使上下两级人民法院及时总结审判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努力改进工作,不断提高审判质量。
(2)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做出的尚未生效的第一审判决、裁定,当事人不服或者人民检察院认为有错误的,可以依法提出上诉或者抗诉,但是,对于上一级人民法院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后做出的判决和裁定,当事人不得再上诉,人民检察院也不得再按上诉程序抗诉。
两审终审原则并不表明一切刑事案件只有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判决、裁定才发生法律效力。最高人民法院作为最高审级,按第一审程序审理后做出的判决、裁定,同时是终审的判决、裁定。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做出的第一审判决、裁定,除死刑判决和在法定刑以下处刑的判决外,超过法定的上诉期、抗诉期、仍然没有上诉、抗诉的,同样发生法律效力。
两审终审也并不意味着一切刑事案件只要经过两个审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判决、裁定就发生法律效力。根据刑事诉讼法及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除最高人民法院判处的死刑案件以外,其他判处死刑的案件应当经过高级人民法院或者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判决、裁定才发生法律效力。此外,根据《刑法》第63条的规定,各地人民法院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案件,即使已经过一审和二审,也必须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以后,判决才发生法律效力。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王某实施了盗窃违法行为,后向公安机关主动
- 人民法院受理公诉案件后,发现被害人有权提
- 下列选项中属于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需要
- 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
- 涂改船舶发动机号码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
- 下列人员中,不能作证人的是()。
- 下列人员中不得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是()
- 下列不符合先行拘留条件的是()。
- 下列关于群众工作表述不恰当的是()。
- 只要犯罪分子已经实施完毕犯罪行为,人民警
- 张某因赌博被给予行政拘留15日、并处罚款
- 张某与王某因矛盾互殴,打架过程中张某抄起
- 甲(17岁)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
- 以下行为构成犯罪的是()。
- 专门管辖
- 甲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与其几个朋友追逐竞驶
- 对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
- 对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案件有核准权的法
- 张某,男,26岁,司机。某日上午,张某驾
- 甲欲杀死仇人乙,在乙开的出租车座位下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