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 课题:从一节口语交际课来看教师的课堂评价语 基本理念: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杰斯·雷尔 案例描述:上课伊始,王老师以谈话的形式与学生拉开了家常:“我听说我们班的许多同学搬进了新房子,真想去参观参观,同学们想不想去?”同学们情绪特别高涨,都想去看看,可是我话锋一转,“我们全班五六十个同学一起涌进你们家的新房子,恐怕新房子都要挤塌了。我看还是这样吧,先请同学把自己的家介绍介绍,我们听听谁家好就先上谁家去,怎么样?” 第一个学生介绍时,说得比较流利,还用上了“温馨典雅、窗明几净、舒适优雅、设计巧妙”等词语,并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虽然语言不够简练,介绍的条理也不是很清楚,但老师还是及时地抓住了学生地闪光点,称赞他:“你说得非常流利。听得出来,你在课外一定读了不少书,还能够有选择地运用书上地词语、句子,介绍时不光有实实在在的景物,还有自己的联想,真难得!如果能用上一些方位词,把你家的布置有顺序地介绍,我们就会觉得身临其境一样。” 当老师再请其他同学介绍家里地布置时,他们搜肠刮肚地把自己所能用得上得好词好句都搬了出来,比喻更加新颖,拟人更加生动。而且还用上了表示方位的词:如“中间是……,客厅的左边是……,客厅的右边是……,走过……就来到……”听到学生的进步如此神速,我赞不绝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不但用上了好词好句,还根据你走入家的顺序,有条理地为我们介绍了你美丽温馨的家。根据的你的叙述,都可以画出你们家的草图了。可是家里光有摆饰是不够的,一个温暖的家还应有甜甜的笑,浓浓的情,暖暖的爱。” 学生的激情再一次被点燃,于是一个个温馨甜蜜的家庭小故事便诞生了,孩子们娓娓道来,有一家三口抢占电脑的趣事,其乐融融的家庭宴会好不热闹;给爷爷做寿时的喜庆诙谐逗得我们哄堂大笑;紧张刺激的家庭羽毛球赛,我叫外婆发短信等小故事让我们忍俊不禁…… 我们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用好课堂评价语这一有力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建设开放而又活力的语文课堂,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 有人曾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最终效果的落实,都是通过自我教育实现的,所以,教育的关键和精彩之点在于:教师如何通过教育的某种手段去诱导学生内心的情感,从而激发他自身产生心理动力,引发实际行动,这便是自我教育。”其实,真正的教育是教师通过课堂评价语言,激发学生自我完美、自我教育的过程。一些著名的教育家都能充分地利用学生地自我教育能力,使学生从中受益。可对教师们来说,怎样才能更好地利用课堂评价语,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一、“实事求是”准确地评价学生。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语非常贫乏,常常是“好”、“不错”、“你真棒!”“真好”等一些敷衍性的词语,虽说积极的评价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也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但久而久之,就会失去作用,因为学生没有新的追求目标,就会盲目地停留在学习现状,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种扼杀。我觉得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实事求是,对错是非要清楚明白,肯定学生的优点,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水平,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既要具有鼓励性,还要有建议性,使学生在得到鼓励的同时,不断的进行自我教育,达到自我完善的效果。在上面的课例中,王老师都真心诚意地对学生的优点加以赞赏,同时又用一个转折指出他们的努力方向。
    二、“小题大做”、真诚地赏识学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地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作为教师,真正的成功便是唤醒学生被压抑的或还未开掘的学习渴望和热情。学生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教师也应报以真诚的赞美,激发孩子真诚向善的情感,让他们潜在的自我教育的源泉奔流不息。在这节课中,我对学生叙述的流利、好词佳句的应用由衷地赞美,让孩子小小的心灵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燃起希望的火花。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优点,教师不妨“小题大做”,不要吝啬你的赞美,因为你播撒的是激励的种子,而孩子们收获的是——自信、快乐、激情。
    三、“大题小做”充分地信任学生。
    人人爱听好话,小学生尤其需要。可是小学生受知识水平、能力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在课堂中不免表现出这样那样的缺点,我们就不能一味地夸赞,更不能置缺点于不顾。应该“大题小做”,但也决不是“轻描淡写”,不加以重视。教师应充分地信任他们,信任他们有自我教育地能力,能认识自己的不足,并采用适当的方法,改正缺点,弥补不足之处。这就要求教师采取少直接指责错误,多用婉转的语言指点,启发学生自己去认识、纠正自己的不足,借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在这节课中,王老师给学生提了两个小小的建议,一次建议他们用上方位词试试,另一次建议他们说说家中甜甜的笑,浓浓的情,暖暖的爱。正是这两个小小的建议,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事实证明,学生完全具有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能力。
    三、“推波助澜”让课堂充满活力。
    在课堂上,许多教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力求大胆创新。可是往往事与愿违,学生在课堂上常常启而不发。虽然个中原因非常复杂,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就应该像一个大朋友,时刻随着孩子的情感变化前进,完全“隐没”了自己的教师身份,孩子也感觉不到眼前是一个老师“煞有介事”地叫他们学习。但在他们学习感到困难时,老师能时不时地伸手相助,给人“雁过无痕”的感觉。带领学生冲过一个个险滩,跨国一个个沟坎,让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之流奔流不息,推动教学过程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因为“一滴水珠虽小,却能折射出太阳的七彩光芒。”老师的指点虽然“若有若无”却能指点迷津让学生从老师赞赏、激励的语言中,获得广泛的思维空间和蓬勃发展的动力,学生的个性特点才能不断地发扬光大。在这节课中,老师引导学生从“介绍家里的摆设——有顺序地介绍家的布置——介绍家中甜甜的笑,浓浓的情,暖暖的爱”这样步步紧跟,层层推进,把课堂教学推向了新的高潮。因此,我觉得教师的课堂评价语应具有“推波助澜”地动力,推动课堂教学向更开放,更和谐的方向发展。
    结语:具有“实事求是”、“小题大做”、“大题小做”、“推波助澜”特点的课堂评价语,无疑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点燃学生的激情,开启学生地思维;像夏日的清泉,涤荡学生的心灵,滋润他们的心田。在课堂中为学生点起一盏希望的明灯,在学习的道路上大胆地前进,轻松地前进,自信地前进。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