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案例: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12岁,学生,因3天来高热、头痛伴呕吐于某年12月25日来诊。 患者3天前无明显诱因突然高热达39℃以上,伴畏冷和寒战,同时出现剧烈全头痛,多次喷射性呕吐,吐出食物和胆汁,其中不带血,无上腹部不适,进食少,二便正常。 既往无胃病和结核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所在学校有类似患者发生。 查体:T39.5℃,P112次/分,R23次/分,BP120/80mmHg。急性热病容,神志清楚,皮肤散布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无黄染,咽充血(+)扁桃体(-)。颈有抵抗,心肺(-),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下肢不肿,Kernig征(+),Brudzinski征(+),Babinski征(-)。实验室检查:Hb130g/L,WBC15.4×10/L,N90%,L10%,PLT160×10/L;尿常规(-);粪便常规(-)。
- 分析步骤:
1.诊断及诊断依据本例初步印象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普通型)。其诊断依据是:
(1)病史中12月25日(冬春季)发病,呈急性起病,高热,剧烈头痛伴喷射性呕吐,有流行病学史(学校有类似患者)。
(2)查体见皮肤出血点和脑膜刺激征。
(3)血WBC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增高。
2.鉴别诊断
(1)其他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无明显季节性,在体内常有其他部位感染,如肺炎球菌性脑膜炎者常有肺炎,葡萄球菌性脑膜炎者可有皮肤脓疖等。最重要鉴别是脑脊液的细菌学检查。
(2)结核性脑膜炎呈亚急性起病,有结核病接触史或体内已有结核(如肺结核),脑脊液特点和有结核菌最具鉴别价值。
(3)病毒性脑膜炎起病稍缓,全身中毒症状较轻,脑脊液检查有助鉴别。
3.进一步检查根据初步诊断与鉴别诊断,为确诊应作:
(1)腰椎穿刺测压力,脑脊液外观、常规、生化、细菌学检查(培养和涂片)。
(2)血培养可有脑膜炎球菌生长。
(3)X线胸片除外肺部炎症和结核。
4.治疗原则
(1)病原治疗首选大剂量青霉素,并可用氯霉素及第三代头孢菌素。
(2)对症治疗降温和降颅压等。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麻疹患儿的最主要死因是()
- 关于流行性出血热发病原理,下列哪项是错误
- 猩红热治疗首选()
- 男性,15岁,因高热、头痛、频繁呕吐3天
- 肝硬化患者出血倾向的最主要原因是()
- 关于囊尾蚴病治疗措施,正确的是()
- 关于食物中毒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 易引起肠内、外并发症肠道传染病是()
- 患者,男性,35岁,乏力消瘦2个月,腰部
- 传染病治疗最重要的是()
- 有关水痘的传染源,下述选项中正确的是()
- 伤寒的主要并发症不包括()
- 病程中梅毒传染性最强的是()
- 男性,39岁。慢性间歇性腹痛半年,腹痛时
- 女性18岁,发热、头痛、恶心5天入院。查
- 下列有关姜片成虫的特点,错误的是()
-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
-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常发生于休
- 猩红热的临床特征()
-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