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目前全国城镇化率已接近55%,但户籍人口城镇化不足40%。告别家乡,走进城市,是多少农民工向往的生活。然而,有记者近日赴安徽、四川、湖北等地调查发现,多数试点中小城市已经全面放开农民进城落户,但在“零门槛”前农民落户意愿普遍不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愿意在城市买房、工作、生活,但选择把户口留在农村。如何解读农民的这种选择,对于我们顺应中国国情和农村的变化,针对性地推动中国特色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 在传统观念里,农村、农业几乎是落后生产力的代名词,逃离农村似乎是正确的、唯一的选择。但是,近年来,农村户口“含金量”提高,具有农业户籍的人放弃进城落户的机会,在一些发达地区已不是新闻。即便在经济相对不那么发达的地区,因农村户口具有宅基地、承包地等各种附加值,当地人“农转非”的积极性也不高。
实际上,不愿放弃农村户口的村民,并非放弃了都市生活。不管是考上大学的农村籍大学生,还是有机会“零门槛”落户的村民,他们中的许多在城里工作、生活,也能享受到城市的教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尽管在户籍意义上他们不算“城镇化”,但他们实质上已是城里人。如果将“城乡一体化”视为户籍改革的目的,那么不管是城市户口“含金量”高,还是农村户口“含金量”高,都不是户籍改革成功的标志。户籍问题盘根错节,不在于户籍政策本身,而在于附加在户籍之上的各项利益。
过去,人人以当城里人为荣,这是因为拥有城市居民有着太多农民享受不到的权益。现在,村里的户口“值钱了”,固然说明了农村所取得的发展,但同样也是城乡二元结构的表现。实际上,带着小孩常年在城市工作、生活,而户口却在遥远的农村,如此“人户分离”不仅给户籍管理带来麻烦,而且不利于社保、入学等手续的办理。更主要的是,这种“脚踏两只船”的现象,还可能浪费一些社会资源,不利于农业现代化。
俗话说“筑得梧桐好,方引凤凰栖”,当前中国城市这片“梧桐”树林,其吸引力其实出现两极分化。只有缩小城市之间、地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农民工进城落户才有更多的选择、足够的空间。就城市来说,要采取系列措施,吸引农民来落户,比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工进城落户的后顾之忧,鼓励城市房产商降价“去库存”,让部分农民工买得起房等等;就农村来说,要加快土地流转,推进规模农业等。
户籍改革不光要看到农民享受城市生活的需求,也要看到城里人从事农业生产、生活在农村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将户籍与利益脱钩、与实际身份挂钩,才是户籍改革和城乡一体化的终极目标。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每个控制系统都必须有一个预定的稳定状态。
- 行政监督的主体是国家机关。
- 2013年3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解放
- 权力无论其质还是量上都不是“定数”,而是
- 禁止围湖造地。已经围垦的,应当按照国家规
- 国际环境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主要集中在(
- 国务院决定对《全国经济普查条例》作出的修
- 监督思想
- 李某因长期不向借款人要求还款,引起诉讼时
- 机关管理程序设计的主持者是机关的()
- 比较适合中国实际的那种类型的宏观经济管理
- 某单位在工作中犯了严重错误,市政府决定进
- 服务市民、人本管理的原则体现的具体内容包
- 1991年开展“市民宪章”运动的国家是(
- 第二次新时代政法工作创新交流会在2019
- 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共治的
- 简述公共管理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和完善措施。
- 某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增加了手机的拍照、G
- 采用NPO的理性分类模型对非营利组织进行
- 甲乙两个丁程队共同修建一段长为2100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