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先秦时期的“名实”之争?
-
(1)中国人关注语言与社会实际的关系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是一个社会制度发生大变革的时期,一些表示称谓和社会伦理道德的名词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引起了先秦诸子对名、实关系的注意。“名”指名称、词语。“实”指名所指示的观念、实际。
(2)最早提出名实问题的是春秋时代的孔子,他把语言和政治伦理联系在一起,认为“君不君,臣不臣”的社会现实都是由于名实的颠倒,他把“正名”看做社会和政治改革的核心。提出通过“正名”重建旧礼制。
(3)其正名的涵意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用政治伦理标准来匡正一些表示名分的词的含义;另一方面,是要求人们在运用语言时,按各自的名分来选择词语。
(4)孔子之后的先秦学者,如墨子、荀子等也对名实问题发表看法。荀子提出的“约定俗成”的理伦,第一次阐明了语言的社会本质,正确地说明了词的意义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4)孔子由语言的社会功用而提出的正名问题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人们认识到语言是对客观实际的反映,是人性、天道、事物本质属性的表现,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中介。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沼泽植被通常划分为森林沼泽,(),泥炭藓
- 写出我国暖温带土壤的经向地带性?
- 能指示一定环境条件的植物和植物群落叫做指
- 简述天山北道。
- 水排是东汉时期的()发明的,它是当时冶铁
- 通过移民解决老少边穷地区的资源配置问题,
- 谈谈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归属。
- 1843年,英国跟上海地方官达成协议开始
- 季雨林以东南亚地区分布面积(),最典型。
- 南极地区为什么被称为风库?
- 类比思维
- 东晋十六国时期相对西晋时期而言,州的数目
- 诗人元稹、元结都是蒙古族的后人。
- 我国最大的稀土矿是(),最大的镍矿是()
- 清代大臣()成功收复台湾并促使康熙帝下决
- 羲和敬顺昊天
- 汉武帝时,设置的河西四郡是()。
- 短日照植物通常起源于北半球南方地区,长日
- 汉光武帝去世的时候享年()岁。
- 在中国的传统民间信仰中,()能帮助抵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