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哈佛大学图书馆内有副对联“文明新旧能相宜,心理东西本自同”,赞叹了人类文明在时空上的传承与交融。阅读材料: 【材料一】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民国成立这十年来,政治现象诚然令人呕气,但我以为不必失望。从甲午、戊戌到辛亥,多少仁人志士,实在是闹得疲筋力倦,中间自然会发生一时的惰力。但我想这时代也过去了,………从新觉悟,从新奋斗,后方的战斗力,更是一天比一天加厚。在这种形势之下,当然有一番新气象出来。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材料三】世博会是人类文明成果荟萃的盛会。蒸汽机、电灯、电视、汽车、飞机、航天器……这些重大发明正是通过世博会传遍了世界,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曾以抚摸方式参观了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她在书中写道,如果给她三天光明,她要把最宝贵的第三天留给博物馆,对整个世界做匆匆一瞥,看人类进步的艰难曲折,看历代兴衰和沧桑之变。 ——温家宝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国际论坛上的演讲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时的精神核心。?希腊人和中国古代的先哲们的活动有何相通的地方?
-
人文主义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以人为本,关注社会。(或者是都以人和人类社会对主要研究对象)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中世纪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学称作“
- 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称:“基督徒
- 《鲁滨逊漂流记》描写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启
- 拉尔夫等著《世界文明史》写道:在古罗马的
- 1517年,传教士马丁·路德揭露赎罪券的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路德的九十五
- 某中学开展“以弘扬人文精神,构建和谐校园
- 马丁·路德提出“信仰耶酥即可得救”这一原
- 2003年,美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战争给
-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作为有感
- 戏剧家莎士比亚借作品中人物之口称,人是“
- 下图所示的历史事件其理论来源于()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
- “文艺复兴”的最准确解释是()
-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
- 加尔文宗教改革和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相同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独
- 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的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曾发
- 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