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应当怎样认识未经人类改造过的自然物之美?
 
- 自然物之所以美,是因为“人化”的结果。在漫长的“人化”过程中,自然物成为了审美对象,人类也获得了对于自然物的审美能力。一般来说,“自然的人化”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人的社会实践直接作用于“自然物”的人化,指对自然物的改造和利用等;二是人的意识作用于“自然物”的人化。后一种“人化”,不是通过社会实践使人的本质力量在自然物上得到感性的显现,不是通过改造或支配自然,赋予自然以社会的属性和意义,而是通过欣赏者的意识活动在“化”,将人的情感和想象赋予对象。如“嫦娥奔月”、“月中桂树、白兔”等。当然,两种“人化”有密切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没有前者,也就没有后者。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从生理机制看美感与动物性感觉的区别。
 - 为什么说审美属性是一种价值属性?
 - 自然美是人创造的吗?
 - ()说:“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
 - 美学的奠基时期(以()为代表),美学的诞
 - 美感活动
 - 联想的形式:(),如:“睹物思人”,看到
 - 一般说来,美育的实施主要有()、()和(
 - 简述喜剧性美感的特征。
 - ()提出:美是“活的形象”,()提出“美
 - 康德的美学理论主要集中在《判断力批判》的
 - 为什么在美的本质界定上呈现出集合化的特征
 - “和谐”
 - 艺术的认识作用
 - 美育就是美的基本知识、美的理论的教育。
 - 美感具有时代性。
 - 社会美重在(),艺术美是内容与形式兼重,
 - 如何理解人是“世界的美”?
 - 什么是喜剧?怎样理解马克思所说的巨大的历
 - 人体的()是人体美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