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昆山腔是如何形成的?
  • 昆山腔,简称昆腔,又称昆曲、昆剧,是明中叶至清初最有影响、最为成熟的戏曲样式,因形成于江苏昆山一带而得名。昆山腔原本是昆山一带流行的清唱小曲,元末明初,顾坚等人把流行于昆山一带的南曲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称之为“昆山腔”,为昆曲之雏形。
    明嘉靖年间,以魏良辅为首的一批艺术家借鉴北曲的演唱艺术,广泛吸收海盐腔、弋阳腔的特点,又对昆山腔进行了一次重大的改革,创建了一种号称“水磨调”的戏曲新腔。这种水磨腔具有委婉细腻、清丽悠扬的演唱特点。隆庆年间,昆山戏曲作家梁辰鱼为昆山腔创作了《浣纱记》,演出大获成功,扩大了昆山腔的影响。万历以后,文人学士竞相为昆山腔创作剧本,并有人在理论上总结、探索剧本创作和演唱的经验,推动了昆山腔的迅速发展,使之成为流行全国的大剧种。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