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一位教师在教一年级学生学习“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一课时,老师为了让小朋友们能够亲身感受和体会到老师教给他们的“比”的方法是可靠的,于是利用一年级学生爱唱爱跳和对比赛等具有奖励性质的活动感兴趣的性格特征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下面是这一情境的课堂教学实录。 老师指定7个女生、3个男生到台前唱儿歌(女生的声音明显大于男生的声音)。老师:他们唱得好不好? 学生:好! 老师:男生和女生哪个组的声音大?学生:女生声音大! 老师:同学们知不知道为什么女生的声音大?学生:女生人多(学生凭直觉感受到)。 老师:是吗?那么女生比男生多多少呢? 学生:(部分学生已经很快说出女生比男生多4人,还有大多数同学在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计算)老师:(留给学生思考计算和交流答案的时间,直到绝大多数同学都得出结果,随后提问)你是怎么知道是4的? 学生:比的(学生说出自己比的方法)。 老师:大家用比的方法做得对不对呢?我们一块来比一下(让男生和女生成对依次坐回原位,最后只剩下4个女生)。 问题: 请分析上面教学片段中所体现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 (1)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该教学案例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即在教学中教师承认学生 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原则的一 个基本要求就是要使学生的兴趣成为推动学习的动力,
善于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中教师利用一年级学生爱唱爱跳和对比赛等具有奖励性质的活动感兴趣的性格特征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并在这一情境中鼓励学生自己找到“比”的方法。这正是启发性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个很好的应用。
(2)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本案例中教师使用 了教学方法中的谈话法,即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该案例中教师很好地利用了学 生的兴趣,引起了他们的思维兴奋,通过问题的启发诱导,让学生一步步地获取新知,并在最后进行了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科学化,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知识。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下列音符中,()的时值最长。
- 西洋乐器中,弓弦乐器包括()、()、()
- 适合鱼生活的温度为()。
- 请选择与下列音符时值相等的休止符。()
- 看完《西游记》后,脑中产生一个"栩栩如生
- 卢梭在《爱弥儿》中倡导一种“自然后果法”
- 音量是由下列的()决定的。
- 下列不属于操行评定的主要内容的是()。
- 古人所说的“学不躐等”体现了()。
- 采用提高动作难度的方法来提高学员的分化能
- 某小学语文教师李某,一次在检查作业时,发
- 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应考虑到行为的种类,
- 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或过程中,突然发生了意
- 某学校地理组两位教师在讲《地球的自转与公
- 以下哪个数同时是7,11,13的倍数?结
- 下面哪个不属于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
- 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是指()
- 课外活动是指由学校组织学生在教学计划和课
- 一个比的比值是a/b,那么()
- 油画《蒙娜丽莎》的作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