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述提问设计的原则
-
(1)合理性原则。判断提问设计是否合理,可参照如下标准:
①全部提问是否都是特定研究课题及其理论假设必须了解和提出的?凡是“多余的”、可有可无的提问都必须删去。不知道以后如何分析和利用的提问项目也不要列入。
②所提问题对于全部被调查者是否普遍适用?如果仅对一部分被调查者适用则必须进行合理化处理。
③提问给被调查者的负担是否过重?调查问卷的分量应该是适中的,如果过重就可能引起拒答。
(2)科学性原则。
①不提双重问题。即一个提问项目中只应包含一个调查指标,只询问一件事情。如果一个问题中包含两个调查指标,即要求人们用一个答案来回答两个提问,是不科学的。
②提问不带倾向性。带倾向性的提问会严重影响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③提问必须具体明确。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得到一个明确的回答,而一个含义模糊的提问只能得到含义模糊的回答。提问含义模糊不清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一是使用过于抽象的概念;其二是使用被调查者不熟悉的专业术语;其三是表达不当,造成歧义。
(3)艺术性原则。同样询问一个问题,措辞、表达可以有极大的不同。提问的艺术实际上就是要善于措辞和掌握表达方式,避免使用那些易于引起人们反感的措辞和表达方式,.激发被调查者的合作愿望和兴趣。艺术地提出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五种:
①委婉法。即使用委婉词来代替刺激性的提问。
②间接法。把问题直接回答者从被调查者变换成其他人。
③消虑法。即在正式提问前加上一段权威性的文字,以消除顾虑。
④虚拟法。即先假定一种情境,然后要求在该情境下回答问题。
⑤援助法。即表明调查者在可以提供帮助的情况下要求被调查者回答问题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大众传播者或大众传媒的主要特点()。
- 传播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传播的()
- 在网络时代,社会信息传播中信息把关方式的
- 大众传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 简述西方学者在传播研究中存在的明显局限性
- 大众传播中反馈的间接性具体反映在哪两个方
- 简述我国近年来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和不足之
- 目前的效果理论在三个方面存在分歧,不包括
- “过程研究”属于传播学()
- 英国的传播学研究从60年代开始蓬勃兴起,
- 1844年,()架设了20英里长的铜线,
- 在大众传播过程中,受众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 大众社会论的受众观
- ()又叫人际内传播,是人们头脑里“主我”
- 简述影响样本量大小的因素?
- 简述麦克卢汉与英尼斯在媒介理论上的共同点
- 谈谈新媒体的传播对社会的影响
- “上限效果”假设,大众传播活动的结果将使
- 《权力的媒介》
- 在控制研究领域中,探讨传播者究竟为谁传播